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妇女运动红色基因

潘凌霄

版次:A03  2024年10月18日

20世纪初的中国,贫穷落后、民智未开,国人对于“妇女解放”的认知还处于蒙昧状态,而湖北亦是“大梦方酣”。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党的领导下,湖北妇女运动逐渐从萌芽、兴起走向兴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女学生、女工人、女农民,纷纷踊跃登上历史舞台,广泛参加妇女运动。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董必武、陈潭秋代表湖北共产党早期组织出席会议。党的一大后,董必武、陈潭秋等湖北早期党组织负责人响应党的号召,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为阵地,对女学生进行革命思想启蒙。1921年初,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陈潭秋、刘子通等领导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生掀起了长达8个月的女师学潮,向封建统治和封建教育制度发起英勇冲击,有力地推动了武汉乃至全省的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被誉为“湖北妇女运动的第一声春雷”。1922年10月至次年1月发生的汉口英国香烟厂大罢工,持续时间长、影响面大,震动整个武汉,是武汉女工参加人数较多的一次早期斗争。这次罢工斗争,女工们取得了包括经济、政治权利在内的多项权利,从此,湖北女工运动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

大革命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等同志指导成立湖北妇女协会,统一对湖北妇女运动的领导。自此,湖北女农民运动蓬勃开展,广大农村妇女走出家门,离开锅台,同男子一起参加反封建运动,且大量贫苦农村妇女参加了对乡村土豪劣绅的斗争。1926年8月,北伐军进入湖北后,各地妇女协会组织宣传队、慰问队、十字队(救护队)、募捐队迎接北伐军。而后杨之华、蔡畅、邓颖超等一批妇女运动干部被陆续派往武汉,参加领导湖北妇女工作。1927年3月,湖北颁布《取缔女子缠足条例》,各县相继成立放足委员会,并开办妇女补习学校,广大妇女获得了解放,积极投身于更具广泛意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涌现出了如黄安的夏国仪同志等先进妇女代表。

土地革命时期,各地苏区党委高度重视妇女运动。湘鄂赣省委在《妇女运动决议》中,对领导妇女斗争中以及妇女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全面分析,要求加强妇女组织建设,提拔妇女干部,开展妇女运动。中共鄂湘省委在《妇女运动决议》中,提出领导妇女参加武装组织、拥红支红,发展劳苦妇女入党,培养妇女干部等要求。在党和各地妇女组织的教育下,湖北各根据地妇女逐渐摆脱了旧思想、旧观念,开始具有初步的革命觉悟。党针对妇女的政治、经济、婚姻等赋权更是激起了妇女翻身做主人的革命热情。她们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参加红色根据地建设,成为革命、支前、生产运动的主要生力军;她们拿起武器参加赤卫队、赤卫军,有的还加入红军。黄麻起义中,黄安、麻城的10万余妇女组成后勤队伍,正如当地歌谣中所说:“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抗日战争时期,各地把“动员妇女力量参加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作为党的妇女工作的基本任务。在湖北省委组织部长兼妇委书记、妇女部长钱瑛的领导下(后在长江局妇委指导下),以“动员妇女力量参加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为党的妇女工作的基本任务,积极推动党领导的秘密妇女救国会到公开合法的统战组织中去,“经过统一战线的活动与组织”,在广大城镇统战色彩浓厚的、汹涌澎湃的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随处可见妇女同胞奔波忙碌的的伟大身影。鄂豫边区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在武装部队里,她们有的直接带兵杀敌,有的从事思想、政治、生活、文化、宣传以及机要等工作,有的负责医疗卫生、后勤保障等工作。她们参加的各种抗日救国、支援前线活动为发展和巩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在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中,广大妇女群众缩衣节食、省吃俭用,“坛里匀米、锅里匀饭”,帮助人民解放军渡过难关,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困死中原部队的阴谋。中原突围战役打响后,广大妇女群众给部队当向导、送情报,筹粮筹款,收容和掩护部队伤病员及失散人员。当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重建中原解放区,参与解放区的经济建设,恢复生产,向解放军提供粮食和物资,支援解放军作战。很多妇女更直接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提前做好备战工作,征集粮食、组织担架队、掩护部队转移、加入前线战斗,为湖北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历史证明了湖北妇女运动的红色基因与生俱来,深植于广大妇女群众心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始终为国为民而谋的探索拼搏和无私奉献,是湖北妇女运动“红色基因”内核的生动诠释。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湖北妇女运动的红色基因,坚持新发展理念,为广大妇女全面、平等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妇女与社会同步发展,不断拓展妇女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号召广大妇女做“两个确立”的拥护者、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巾帼贡献。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妇女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