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各项机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雪兵

版次:A03  2024年10月18日

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各项制度、机制为保障。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着眼于健全党的全面领导机制,健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机制,健全有形、有感、有效机制,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健全科学评估机制等方面系统集成、综合发力,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助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健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机制

要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形成各级党组织牵头、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工作机制,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抓改革、促发展,稳团结、促和谐,形成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各项方针政策,明确职能职责、专司机构,将民族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要点,以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群团组织要强化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职责,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和村规民约、市民公约,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各族群众生活,使其成为行为准则和日常习惯。要及时研究解决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作总体设计、决策和实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健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制度机制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因此,一是要创建互嵌环境,保障交往基础。要以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载体,创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流动融居,以产业聚集人、以均等化公共服务留住人、以多民族大融居团结人,实现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二是要发挥交往效应,深度交融。优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发挥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作用,加强各族群众跨区域交流互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共创活动,使各族群众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促进团结,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三是要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发展进步,以城乡一体化为引领,发展在职教育、终身教育以及技术培训和文化交流活动,提高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形成政府、企业和社区合力,有效整合资源,促进经济整合和社会适应。

健全有形、有感、有效联结的制度机制

“有形”是指要挖掘利用体现中华民族特质的符号和形象,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加强现代文明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有感”是指要引导各族人民把个人理想追求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坚定上述“五个”认同。要坚持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以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主动精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精神动力。

“有效”是指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步实现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处理好“等不得”与“急不得”、“要管住”与“更要管好”的关系,通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形成强大的同频共振效应。

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各族干部群众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充分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参与响应,激发共鸣,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将尊重各族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作为动力源泉,坚持多渠道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培育、实施中来,推广有效经验,创新体制机制。要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机制,从社会经济热点问题抓起,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瓶颈问题,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要实现广泛的社会积极参与和动员响应。推动民族工作既要依靠物质力量,也要依靠精神力量。不仅要解决各族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与转化功能,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从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出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激发创造力。同时,要大力表彰和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优秀集体和个人,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健全科学评估机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凸显,依赖于客观公正、科学高效的评估机制。为此,要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规范化评估体系,构建科学的测评指标、制定严谨的评估程序、采用规范的评估方法,对培育实效进行常态化、规范化和精细化评估,以完善数字化评估信息系统,使评估更具整体性、动态性、结构性;优化评估保障制度,使评估指标赋权设置、运用与保障实施得到人财物等外部支持,同时科学设定评价方式,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要立足实际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细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同维度分级评估体系指标,追踪动态发展,构建集政治意识、理论认知、社会认同、情感归属等为主体的指标体系;加强实施条件评估,从特色做法、工作统筹、过程保障、组织领导、社会支持等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构建指标体系;突出效果评估,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效的体现形式,从而确定指标体系,实现条件、主体、客体、手段、目标等科学量化评估。要建立评估与反馈闭环机制。民族政策执行需要完善执行方式和反馈机制,将评估的结果作为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指针,认真对待、有效落实,贯通前期、中期、后期效果反馈,充分利用评估指挥棒作用,与奖惩考核和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体工作相挂钩,通过宣传、教育、实践、评价、服务“五位一体”,科学改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方式、载体与实际效果。

(本文系基金项目新疆自治区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专项项目“辅导员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研究”(编号:2023GXSZYB039)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系新疆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