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四大片区“协奏” 全域旅游“上分”

皖西日报记者 张 丽

版次:A01  2024年10月18日

六安市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突出大别山红绿交融、江淮分水岭、主城区、淮河水乡四大文化旅游片区,推进交旅、农旅、水旅等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全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今年1—9月,全市接待游客5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2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21亿元,6.4万户农民增收。

龙头示范,打造红绿交融“新场景”

红色资源保护示范。率先立法出台《六安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整合各类资金1亿余元,实施红二十八军重建会议旧址布展等80项革命文物保护工程。作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入选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条、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9个。

生态旅游发展示范。打造“研学大别山 行走的思政课”“夏爽来六安 乐享大别山”等文旅品牌,推进“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建设,将大别山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绿色”旅游景点串线连片。中国红岭公路等3条风景道被评为省级旅游风景道,万佛山等6地获评省级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

业态场景创新示范。发展漂流、溪降、滑雪、温泉、低空飞行等新业态,霍山大峡谷、舒城大龙潭等9条漂流夏季常驻热搜榜,全国第四个、安徽首个大别山溪降项目成为游客打卡新宠,亲水项目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建成迎驾汉驰航空飞行营地等3个低空飞行文旅项目,开启空中俯瞰大别山美景的旅游新方式。

农旅融合,发展岭上旅游“新业态”

果园变景区。推进脆桃、蓝莓、葡萄等水果种植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让果园变景区、产品变商品。“江淮果岭 十里果乡”采摘季等农旅融合品牌活动反响热烈,万亩桃花仙谷今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飘香果岭 画卷平岗”探春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田园变景区。依托农业示范区、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优质生态和乡村资源,打造集观光旅游、民宿休闲、农业科普、康养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南山南·梦享村项目涵盖传统工艺、乡创、民宿、教育培训等产业,为乡村旅游带来全新消费体验。

茶园变景区。建成抹茶小镇、六安茶文化博物馆等茶旅融合景区,举办六安茶谷开茶节等活动,六安瓜片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六安瓜片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人类非遗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丰富内涵,提升城市休闲“新体验”

赓续文脉。整合六安汉代王陵、皋陶墓、文庙等重点文化资源,开展“皋陶与六安”“何以六安”等六安文化探源系列课题研究,推出“探秘汉代王陵墓地主题研学游”等特色历史文化研学游。文翁研学旅游小镇等9家单位入选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推出研学旅游惠民政策55条,设计研学旅游精品线路90余条、研学课程50多项,今年暑期全市研学游客占比超40%。

激活水脉。依托淠史杭灌区水系资源,先后创建淠河水利风景区等10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横排头景区入选全国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新建成赓续公园、淠河右岸等一批水利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入选全国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构建商圈。开展商文旅消费提升行动,实施23项促消费举措,今年以来,共发放文旅消费券546.77万元,直接带动消费9194万元。推动商业综合体和街区转型升级,建成运营六安文庙、皋街、万达、山水奥莱等一批人气旺盛的商文旅融合特色街区。

挖掘特色,塑造淮河水乡“新品牌”

民俗非遗焕新。依托临淮岗景区打造集淮河农耕民俗馆、临淮泥塑艺术馆和柳编文化博物馆于一体的淮河文化园,入选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张玉柱剪纸撕纸等非遗技艺亮相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

工业旅游出圈。挖掘铁矿、酒水等文化内涵,编制《六安钢铁文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等,打造金日晟铁矿文博园、临水酒文化园等工业旅游景区景点,建成“红色熔炉”展馆、铁矿温泉酒店等特色体验新场景,举办临水洞藏等文旅主题活动。

特产美食火爆。评定“霍邱特色美食”60道,编印《霍邱味道》美食画册,“法式鹅肝”引网民热议,相关话题全网浏览量达4.2亿人次。以“荷”为媒开发藕粉、芡实等系列旅游商品,城西湖万亩荷花园获评安徽省乡村旅游“后备箱”基地,年产值上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