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革命的摇篮:淮上中学补习社

版次:02  2024年10月16日

(上接一版)

播火种领道路,共赴革命前程

1924年11月,胡萍舟、黄天伯奉调返回上海大学,补习社由吴云和曹少修负责。冬天,第一学期结束,由于经费紧张,淮上中学补习社搬到了凤台县白塘庙继续举办,由吴云出房子、经费。寿、凤两县学生又到白塘庙继续就学。

曾任皖西北游击师政委的张如屏在《回忆陶淮烈士》的文章中说:“他(指陶淮)亲自介绍我到李坦家里去读改良私塾,李又先后介绍我到小甸集曹少修办的淮上补习社和凤台县白塘庙吴震家办的淮上中学补习社学习。”

1924年冬,上海大学党组织要求吴云和吴震返校。他们走后,从1925春到暑假,其他学生也陆续考入外地学校,淮上中学补习社停办了。

淮上中学补习社虽然只办了两期,但是它成功地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许多学生后来都走上了革命道路;特别是成立的“淮上中学补习社党支部”,在凤台县、寿县的革命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