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民情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民生工作抓在手上,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为民”理念引领改革,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办好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绘改革蓝图,谋民生之利。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指出,要紧扣民生福祉改善抓改革,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加强收入分配、就业、社保、医疗等领域制度供给,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推动民生福祉改善实现新突破。
紧扣民生福祉改善抓改革,推动民生福祉改善实现新突破,要突出抓好民生实事。坚持动态调整民生工程项目,加快发展就业、医疗、养老、托育、社保、物业服务等民生事业,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
紧扣民生福祉改善抓改革,推动民生福祉改善实现新突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高质量做好二轮土地延包工作,推广电子证照发放经验,持续推动农业生产“大托管”提质扩面增效。突出抓好高端绿色食品集群建设,推动淮南牛肉汤、豆制品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加快打造一批示范村、重点村、精品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紧扣民生福祉改善抓改革,推动民生福祉改善实现新突破,要不断深化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落实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等一系列制度,认真抓好“民声呼应”反映问题办理,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紧扣民生福祉改善抓改革,推动民生福祉改善实现新突破,要切实守住安全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有效防范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紧盯煤矿、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综合用好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新征程上,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