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赓续前行谱写华章

版次:02  2024年09月30日

工业园区的机声隆隆,奏响高质量发展的乐章。

高塘湖水的干净清澈,见证着绿色发展的实践。

人民群众的幸福笑脸,诉说着民生优先的故事。

七十五年奋力拼搏,七十五年飞跃发展,描绘出一幅幅和谐美好、欣欣向荣的画卷:广袤田畴,农业发展上演“动力变革”;林立园区,工业经济绘出“向上曲线”;项目现场,施工建设按下“快进键”……大通区呈现经济向好、发展向新、民生向暖的良好发展势头。

近年来,大通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产城一体、青山绿水”现代化美好大通战略定位和“三地三区”战略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大通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经济发展长足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大通区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深入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2021年以来,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家,累计完成区属规上工业增加值44.8亿元,累计完成技改投资60.8亿元,新增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2023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三五”末的6∶45∶49调整至8:34:5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大通区坚持项目为王,一心一意抓项目、促发展,2021年以来,新开工中辉科技产业园、吉能达新型建材、至精钢构二期等亿元省重点项目46个,竣工李兴机械、“扶贫双基”就业创业基地、非开挖装备生产基地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8个。目前,全区在库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2个,总投资286.44亿元,为大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聚焦园区主导产业精准服务和培育,着力推动园区企业集约集中集聚发展,先后投入1.75亿元完善园区道路、水电气热等配套基础设施,盘活闲置土地560亩、厂房5.5万平方米,清退“僵尸企业”7家,建成标准化厂房3.9万平方米,大通工业园区成为全市首批集约节约用地试点。

激发新活力,进一步提速改革开放步伐

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大通区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突围,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亲自”要求,乘势而上、主动作为,谋划更多符合大通实际的改革举措。高塘湖系统治理经验做法被全国河湖长制工作简报刊发,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大通区成功获评省级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化与闵行区新虹街道结对共建,启用两地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打造“聚才汇智,笃行致远”合作项目,不断开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科学构建招商工作体系,2021年以来,签约天铂储能设备制造等项目82个,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约113.12亿元。全面落实营商环境改革任务,政务中心新址顺利建成投用,推行周末节假日不打烊服务,在全省率先推出“点单式”定制服务,开设为企服务窗口和“办不成事”窗口,实现37类电子证照同步制证,制发全市首张跨县区“一照多址”营业执照,九龙岗市场监督管理所被评定为全国首批五星级市场监督管理所。

扛起新担当,城乡建设统筹协调发展

大通区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缩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区1038户、189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区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挂牌成立区乡村振兴局,常态化一户一策监测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92万亩,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145万元,谋划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项目,改造提升农村公路48.2公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完成改厕任务1598户,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建成王楼、马岗等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5个,高塘人家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皖美银牌民宿”,大通区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东部路网建设日渐完善,G206国道洛河—九龙岗段改扩建已建成通车,中兴路下穿全线贯通,林场路延伸段、支五路、九连路等7条道路建设稳步推进,城区道路更加畅通。扎实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城市西部片区排水防涝工程排水管网建设有序推进,林巷安置房、胡圩安置房、瀚城四期竣工交付,3270户群众入住新居。以绣花功夫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城区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展现新作为,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大通区坚持民生优先,扎实推进50项民生实事,不断完善各项民生保障,健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近三年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700场,成立就业“家门口”服务站,实现全区城市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8397人,淮南首家“零工驿站”在瀚城社区揭牌投用。持续加强各类民生工程建设,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一键报警、视频监控联网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淮师附小大通校区、孔店中学寄宿制学校建成投用。加快推进健康大通建设,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改造顺利完成,上窑镇中心卫生院获得省级“敬老文明号”称号。坚持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到地方治理全过程,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些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大通区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砥砺开拓大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通讯员 王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