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魏燕燕

版次:A03  2024年09月29日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问题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问题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分析其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详细介绍了问题链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并指出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表明,问题链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链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层次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问题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问题链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积极调动原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问题链教学法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既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又能不断挑战他们的思维,推动其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问题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问题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发学习兴趣,问题链以其趣味性和挑战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二是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得到锻炼;三是提高教学效果,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知识,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问题链的设计原则

在问题链的设计方面,需遵循下面两个原则。首先是目标性原则,问题链的设计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其次是系统性原则,问题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再次是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将问题分为不同层次,由易到难,逐步递进;最后是启发性原则,问题链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四、问题链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问题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创设情境,引入问题。通过生活实例、数学故事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出第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反馈交流,深化问题。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归纳,拓展问题。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拓展延伸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

五、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问题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拿出解决策略。比如问题设计不合理,问题过于简单或复杂,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解决策略: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问题链,确保问题的质量;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缺乏思考的动力。解决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间把控不当,在问题讨论和解决过程中,花费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教学进度。解决策略:教师要提前预设每个问题的解决时间,灵活调整教学节奏。

总之,问题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合理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问题链的设计和实施策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作者单位系蚌埠市高新区禹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