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军
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时期,“淮南”一词因“橘生淮南”而贴上历史标签。距今2100多年的西汉时期,淮南因“淮橘为枳”而贴上地理标签。今天,淮南因成功申创“二十四节气之城”而贴上节气文化标签。作为二十四节气重要发祥地、系统展示地、传承创新地,淮南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实至名归,众望所归。
淮南节气好“带”天成。千里淮河穿境105公里,特殊的地理特征和物候环境孕育着3个典型的过渡带。一是我国南北典型的气候过渡带。早在南北朝时期,淮河就是政治地理分界线。唐、宋等时期,多次将秦岭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的意识。20世纪后,淮河正式成为公认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南北过渡区域,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水量961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二是我国稻麦主产的南北过渡带。淮南“一稻一麦”的轮作特征极为明显,实属少见。1936年,胡焕庸《中国之农业区域》的论文指出,我国“米产分布约以秦岭淮水为界,秦岭淮水以北,绝少稻米之栽培”,淮河以南也很少栽种小麦,故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三是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带。淮河以北为平原地带,沃野平畴;淮河以南“三山鼎立”,国家地质公园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舜耕山和上窑山绵亘于城市中脊;淮河两岸“三湖环绕”,候鸟栖息地的高塘湖、烟波浩淼的瓦埠湖、千亩荷花淀的焦岗湖分布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
淮南节气好“景”如织。随着节令的交替,顺着节气的灵动,我们既能感受到四季轮回,又能看到五彩斑斓,还能追忆“六古”之奇。一是淮南虫古化石。在1984年莫斯科国际地质大会上被定为“地球上的生命鼻祖”,将生命起源5.4亿年向前推进到7.4亿年。二是古水利工程。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芍陂”(安丰塘),比都江堰还早300多年,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三是古墓群。有蔡昭侯墓、楚幽王墓、廉颇墓、黄歇墓、刘安墓,还有当下最为惊叹的武王墩考古大墓,是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王级墓葬,已出土文物达1万余件,其钟鸣鼎食、牛骨熬汤、瓜籽留香,展示着节气物种的灿烂与辉煌。四是淝水之战古战场。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四大经典战役之一,承载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自然奇观。五是古典籍。公元前122年,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在八公山上编撰鸿篇巨制《淮南子》,被著名思想家胡适称为“绝代奇书”。六是寿州古城。寿县,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国内保存最好的宋代古城墙。其楚文化博物馆为国家一级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多达230件套。这些都彰显着楚风汉韵之美,蕴藏着节气物候之韵。
淮南节气好“品”如潮。《淮南子》首次对二十四节气作出了最完整的表述、计算和记载,其中的“斗指子则冬至”“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等至今仍有规律性、科学性和实用性。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淮南人民在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中,形成了“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谷雨播早秧,节气正相当”“白露早,霜降迟,秋分寒露正当时”等农事谚语350余条,成功申遗与节气相关的“花鼓灯”“豆腐制作传统技艺”等项目10余个,成立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等3家学术机构,出版发行《寻根探秘二十四节气》等论著近百余篇,特种系列邮票、全国优秀科普读物、全国首家主题邮局等节气成果不断呈现。立春时节的“抬阁肘阁”、夏至时节的“挂香包”、秋分时节的“打火把”、冬至时节的“吃面吃饺子”等传统习俗,以及《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大鼓》等,无不镌刻着淮南的节气印记。
淮南节气好“物”如澜。这里有香飘万家的淮南牛肉汤,《淮南子﹒齐俗训》记载:“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为酸,或以为甘,煎熬燎炙,齐味万方,其本一牛之体”。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和发展,淮南牛肉汤先后荣获中国旅游金牌小吃、中华名小吃殊荣,全国现有淮南牛肉汤实体门店10万家,央视多次专门报道,一些流量明星和网红慕名打卡,产品远销以色列、日本、法国、德国、美国、巴西、阿联酋等30多个国家。这里有传承千年的八公山豆腐,《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豆腐是海外华人最具影响力的中华料理,曾举办20届中国豆腐文化节。2008年,“八公山豆腐”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有品种200多个,年产值居全省之首。这里有烟火百味的节气物产,冬至时节的凤台马店羊肉汤、瓦埠湖银鱼,秋分时节的麻黄鸡,立春时节的曹庵草莓,谷雨时节的八公山野茶,立夏时节的顾桥陈醋、寿县小刀面、潘集酥瓜、焦岗湖荷叶茶、益益节气乳制品等联名物产,均为百姓津津乐道的美味佳肴。此外,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寿州窑、紫金砚、剪纸、石刻等精彩纷呈。
淮南节气好“戏”连台。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推进省委、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达成的“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等系列共识和批示要求,市委市政府闻令而动、积极作为,围绕“高质效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打造节气之城”目标,着力培育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专班推进。成立高规格的工作专班,围绕“六个一工程”推动节气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专班负责同志先后两次带队赴中国气象局对接,谋求项目、产业、企业合作;积极参加中国气象局在贵州遵义、重庆奉节举办的节气活动,学习经验,为我所用。二是科学规划。编制淮南市《二十四节气文化科创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气象暨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一核一带多基地”产业布局,谋划二十四节气主题展示馆等重点项目44个、总投资132亿元,推动节气与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全力申创。自2023年12月28日启动申创以来,到今年6月24日满分通过答辩(涵盖立春、夏至、秋分、冬至),再到9月20日“二十四节气之城”授牌。共搜集整理10万余字的《技术评价报告》资料和花语、鸟代等珍贵图片,拍摄了《律历轮转 “南”以忘“淮”》节气宣传片,开展了夏至迎水寺祈福、端午龙舟赛等活动,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四是专业支撑。“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安徽分院”落户淮南,与在淮高校和学术机构共建共享研究成果。成功举办节气传承发展与应用研讨会和秋分节气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和省政府领导、海峡两岸学者、全国31个省、市来宾相约淮南,共襄节气盛会。积极参与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开展节气征文活动,凝聚各方力量。五是深度合作。发挥中国天气品牌的公益属性,与华风传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央视天气预报栏目和全媒体矩阵等平台,宣传淮南特色农产品、优秀文化旅游资源等,成功获评一批节气名品、名景,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赋能,为节气文旅城市建设等助力,为节气文化传承创新加码。
《淮南子》曰: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我们坚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淮南这个“二十四节气重要发祥地”一定会焕发新活力,淮南这座“二十四节气之城”的节气名片一定会展现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