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标本兼治 力促“长制久清”

——淮南高新区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见成效

版次:A02  2024年09月26日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郑 瑞 王诗尧

“以前由于淤泥堆积,塘里的水发黑变臭。今年初治理后,水变清了,塘四周环境也好了,早晚我们也能到塘边的亭子里下下棋了。”近日,淮南高新区费郢村的王军怀老人笑呵呵地说。

淮南高新区建设发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费郢村这个水塘水体黑臭是由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面源污染导致。为此,综合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新建了3.76千米截污管道,对大塘进行清淤并新建草皮护坡,同时通过投放鲢鳙鱼苗、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生态系统构建,实现了“清水复流”。

费郢村黑臭水塘治理,是淮南高新区推动辖区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个缩影。为推动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淮南高新区以成功申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省级试点项目为契机,强化思路谋划、项目建设、长效管理等工作,全面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注重系统谋划,提升治理成效

为提升治理效果,淮南高新区在治理思路、项目规模、资金保障等方面加强统筹谋划。在治理思路方面,结合农村黑臭水体多为沟渠和水塘、面积较小且斑块化分布的特点,坚持标本兼治,发挥市政管网覆盖面广优势,以截污纳管为主,同步采取清淤及水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在项目规模方面,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与费郢村、马厂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镇污水管网完善与改造等工作贯通融合,将部分水体改造为公园景观,在治理黑臭水体的同时带动村庄周边环境整体提升。在资金保障方面,采取上下结合、横向统筹、多元融资的办法,统筹整合项目资金,计划总投入约7200万元(其中上级奖补资金2000万元)。

成立工作专班,强化联合整治

为确保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淮南高新区成立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专班,高位推动,管委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召开试点项目工作推进会、开展现场调研,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为确保工程质量,从高新建发集团抽调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现场管理,区建设发展局和三和镇也同步抽调人员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每周定期召开会议,细化工作任务,共同推进省级试点项目。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共清淤11.8万立方米,敷设主污水管道约17.6公里,入户污水管道接入11.9公里,生态修复工作累计完成约65%,整体完成度接近70%,力争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工。

坚持“四制”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为加快黑臭水体试点项目整治进度,确保整治效果,淮南高新区对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严格执行“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从工程设计到监理再到施工,严格履行招投标手续,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在整个项目实施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同时,施工阶段全面实施监理,规范与落实各方监管责任,保证了施工安全、质量、投资和工期等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从而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现“长制久清”

项目建设是前期基础,后期维护管理是关键。为实现农村水环境“长制久清”,淮南高新区以南山城运公司转型发展为契机,谋划将农村黑臭水体管护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体系,建立以乡镇、村为属地责任主体、农村居民为受益主体、运维单位为服务主体的长效管护机制。项目竣工后,将加强水体的巡查与清扫保洁,定期对治理区域的水体水质进行监测,对泵站及污水管网的运行状况定期检查,对构建的生态体系进行管护,建立完善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管控机制。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群众的共同努力。”淮南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强化质量管理,完善管护机制,持续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持续夯实美丽乡村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