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

经济向好 发展向新 民生向暖

版次:02  2024年09月26日

寿县

经济向好 发展向新 民生向暖

近年来,寿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增强当好“排头兵”、做好“主攻手”的勇气和魄力,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社会治理”五大攻坚行动,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全县各项工作往前走、上台阶,呈现经济向好、发展向新、民生向暖的良好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2亿元,增长7.2%、排名全省县域第1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34.2亿元,增长13.3%、排名全省第11位;固定资产投资227.2亿元、增长14.2%、排名全省第17位;经济运行考核排名全省第14位,步入第一方阵;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三季度投资“赛马”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等2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

2024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8亿元,增长6.6%、排名全省县域第1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17.2亿元、增长14.4%、排名全省第1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1亿元、增长6%、排名全省第1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亿元、增长4.1%、排名全省第14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630元、9556元,分别增长4.3%、6.6%,经济运行考核排名全省第13位,连续5个季度排名全省前15位,荣膺2024安徽县域综合实力三十强。寿县成功创建中国“文学之乡”、省级文明城市,新型工业化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秸秆综合利用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多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坚持项目为王,抓好“双招双引”,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含金量”“含新量”

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寿县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制定出台《寿县招商引资考核激励办法》,编制项目清单和招商地图,调整完善26个县级招商工作队,组建9个驻外招商工作组,聘请12名招商顾问,重点围绕“新三样”和六大新兴产业,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优。2023年,全年新签约招商项目120个,总投资达421亿元;新开工招商项目74个,总投资达42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127.7亿元。投资108亿元的远景零碳产业园项目、投资53.2亿元的安丰玻璃深加工项目等重大项目成功签约,百亿级项目又有新突破。2024年上半年,全县新签约招商项目57个、总投资131.4亿元,新开工招商项目35个、总投资116.5亿元,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68.3亿元。投资62亿元的阳光新能源、投资7亿元的海泰科模塑产业园项目、投资3.5亿元的拓盾电气项目、投资3亿元的良缘新能源智慧系统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投资5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项目、投资7亿元的雅虎汽车零部件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寿县大力实施项目建设“3133”行动计划,建立总投资3000亿元的县级项目库,重点谋划项目1000个,每年实施项目300个以上,每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2023年,全县新开工项目302个、总投资575亿元,新入库项目285个、总投资238.5亿元,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2.9亿元。2024年上半年,全县共谋划项目1083个、总投资23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0亿元。2024年上半年,全县新开工项目160个、总投资192亿元,新入库项目127个、总投资156亿元。航天锂电、科博达汽车、拓普汽车等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聚力“双招双引”,狠抓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工业向“新”奋进,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29家,位列全市第一;规上服务业企业7户,限上商贸企业132家。做强平台公司,建立23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7000万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农业向“高”攀升,全县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0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15家,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6家,累计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311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7个,创建“中国好粮油”品牌产品11个、“安徽好粮油”品牌产品20个。

坚持文旅融合,创新文旅业态,打响“楚韵寿州、常来长寿”文旅品牌

明月处处有,寿州月最明。今年中秋,寿县古城精心推出“月中国月圆满——我在寿州古城过中秋”系列文化活动,穿汉服、赏月亮……全国独创的“楚文化”沉浸式中秋乐游会、来自国家一线艺术院团的中秋主题晚会,让游客们专享来自寿州古城的圆满中秋之夜。

文化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寿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文化底蕴,创新文旅业态,推动寿州古城文旅火爆出圈。2024年以来,全县共接待外地游客650多万人次,“到寿州古城,过地道中国年”“楚韵寿州,常来长寿”成为热门宣传语和靓丽风景线。

下好文旅发展“一盘棋”,以寿县古城、八公山、安丰塘为重点,聚焦“一核、两翼、三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寿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高标准编制古城复兴与保护修建性详细规划等18项涉文旅规划,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绿廊水环境整治、24节气展示体验馆、环城亮化等43个重点项目建设,开发“寿州有礼”特色文创产品,打造优质古城主题民宿,深入推进“旅游+文化+科技+康养+体育”,激活文旅动能,丰富游客体验。2023年,全县实现游客接待量640万人次、增长20%,综合收入44.86亿元、增长23.9%。

“寿县是安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省四个‘千年古县’之一。寿州古城是寿县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标识,我们围绕古城多角度打造寿州文旅IP,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专属竞争力。”寿县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该县打好“古城”牌,打造古城民俗增人气,品味古城美食好滋味,弘扬古城传统添趣味,树立寿州文旅新IP。打好“文化”牌,把非遗文化传承好,把治水文化发扬好,把楚汉文化推介好,打造寿州文旅新场景。打好“宣传牌”,借助两微一端、大屏小屏、大刊平台同屏共振,搭建八方迎客新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寿县、来到寿县、爱上寿县。打好“政策”牌,着力发掘本土人才,高位推动产业融合。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激发文旅发展新活力。2024年以来,先后举办古城光影秀、新年迎春礼(入城礼)、民俗文化节、寿县首届“安丰塘杯”龙舟大赛等各类大型文旅活动近200场次,特别是春节和“五一”期间,寿县文旅火爆出圈,宣传视频两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上半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625万人次、增长80.6%,综合收入34.5亿元、增长70%,寿州古城文旅汇人气、聚财气。

坚持民生优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养老金又涨了,养老更安心”“县人民医院和社区医院‘结对子’,家门口看病更省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咱办事更方便”……发展之中看民生,一个个温暖的民生故事中,百姓感受最真切。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2024年上半年,全县民生支出34.7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达81.7%。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今年以来,举办“2+N”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招聘活动131场,建设“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9个、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2个,新增城镇就业3770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中心基本建成,县级养老服务中心有序推进,今年以来,发放低保、特困供养、“两残”等各类补贴约2.36亿元。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品牌效应凸显,寿县实验小学、寿县三中新桥分校建成招生。加快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县中医院通过三级中医院初评,正阳关镇、刘岗镇获评安徽省卫生乡镇。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以来,投入衔接资金3.7亿元,实施项目138个,促进脱贫户稳定增收。

坚持城乡一体,促进均衡发展。加快新城建设,完善城市主干路网,全面开展城区绿化维护提升,2023年以来,新改建城市道路13.6公里,改造污水管网58公里,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打造天蓝地绿的良好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古城保护开发,完成西大街、南大街等路面改造,基本完成西门街区整治、西护城河区域环境整治,稳步推进西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让古城更有活力。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24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256个村庄规划形成初步成果,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8.96万户,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11个,让乡村更美丽宜居。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通讯员 杨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