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交往讲究一个缘分。一个人与一个地方相遇也是缘分。比如我与张李乡,就有缘。
1980年我高中毕业后,复读了一年,考大学无望,母亲想给我找一个生活的门路,让我跟一位亲戚学医。因为弟妹多,农村刚刚实行土地联产责任制,家里缺劳力,学了一年医就结束了我的学医生涯。但是,从此我有了一位学医的恩师。恩师后来在张李乡卫生院当院长,给了我在30年前就去过张李的机会。家住保义,去张李要骑自行车,过双门铺大桥,顺杨西干渠往南,近30公里路程。那时候,都是土公路,骑车去一趟张李,下午回来已是筋疲力尽。艰难困苦的岁月,我们失去了欣赏大自然的情趣,至于张李是否闭塞,是否贫穷,淠河是否美丽,没有什么概念。
沿淮地区有一句俗话:六腊不出门。也就是说伏天不出门。去张李的那天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时候。说来也是神奇,那一天,淠河风凉飕飕的。我和朋友一行去采风,我通过电视、报纸及抖音与张李已神交已久。淠河的金沙滩、“饺欢天”“院士之乡”等等,已令我们心驰神往。徜徉在张李乡,是一种享受。
按照朋友安排,我们多看。多看,也就是一个下午的时间。第一站去“饺欢天”生产基地。闲暇时喜欢约三五好友到自己镇上的“饺欢天”店吃一碗水饺。品种多,滋味长,经济实惠。进入“饺欢天”生产车间,一个醒目的牌子映入眼帘:“带好孩子种好田,一天能挣二百元”。到“饺欢天”来打工的都是当地妇女,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带娃、种田、挣钱三不误。“饺欢天”搅动了淠河湾,也搅动了江淮地区。“饺欢天”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只要用心,只要定位准确,只要切合实际,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偏远地区办企业也是可以做大做强的。
在去淠河湾的路上,有一处展示张李人风采的名人榜。有烈士,有院士,而吸引我最多的是一名农村妇女——韩保信。韩保信的照片下是几行文字:油坊村好母亲。单亲母亲的她硬是靠自己毅力,将一双儿女送到了高等学府。她的儿子不但考上南开大学,还被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读研究生。乡里宣传的是家风,是平凡人。
好人榜的转弯处就是淠河湾。到了淠河湾,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眼前,白云、和风、杨树、红柳、沙滩、碧水、老牛、白鹭……让我有了想改一改唐人张志和诗《渔歌子》的冲动:“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淠河湾应该是这样的:“淠河湾里白鹭飞,沙滩草青牛羊肥。饺欢天,板栗熟。天涯倦客不想归”。
看完淠河湾,我们一行去看张李的路。沿着宽阔的沥青路,穿越一片板栗林,来到太平桥。站在桥上举目远望,辽阔纯净的蓝天,一望无垠的庄稼。烟霞与白鹭齐飞,淠水扬稻浪之波。村里人指着岸边三棵柳树告诉我们:“有一棵柳树已经600多年了,现在村里把这棵树移到太平桥上,既保存了古树,又装扮了太平桥畔的风景。”朋友说:“现在的张李一点也不偏僻,合(肥)——周(口)高速经过这里,张李人出行更便捷了。”
感悟着张李的美好,我脑海中蹦出四个字:张李之姝!姝,《辞海》这样解姝:美丽。古乐府《上山采糜芜》:“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姝,也做美女解释。古乐府《陌上桑》:“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那夜,我们留宿在淠河岸边。淠河湾的夜风如浓浓的美酒,酝酿着我们的情绪。我们徜徉大堤,叙述着张李的美好。一眼望去,淠河里点点渔火与村庄里通明的灯火交相辉映,让我突然想起元代刘因《夏日饮山亭》诗:“借住郊原旧有缘,绿阴清昼静中便。空钩意钓鱼亦乐,高枕卧游山自前。露引松香来酒盏,雨催花气润吟笺。人来每问农桑事,考证床头《种树篇》。”
如果某一天,因为城镇化的进程过快,我们被钢筋、水泥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找不到了乡愁,那,我们去哪里?去张李,去淠河湾。那里有淠水,有沙滩,有百年板栗树,有黄牛背上的白鹭,有温柔的淠河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描写的场景哪里有?张李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