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民政

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版次:04  2024年09月23日

“有困难,找民政。”这是淮南老百姓的一句口头禅。话虽简单,却充分说明了老百姓对“民政人”的无限信赖。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淮南市民政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在兜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干当先,比学赶超,争先创优。2023年,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对淮南市养老服务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市民政局荣获“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实施两纲先进集体”“全省社会救助优秀单位”。淮南市养老服务工作获得2023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机关离退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示范离退休党支部”。市民政局机关“四下基层”入选全省主题教育典型案例,市救助站“护苗成长”党建品牌被评为全省“一支部一品牌”百优案例。“淮南市未成年人活动进社区”线上系列活动荣获2024年安徽省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低收入人口“一次申请、分类审核确认”工作机制,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会议上进行交流发言。

聚力兜底线,社会救助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全市民政部门认真落实救助政策,提升保障水平。今年1-8月累计为96万人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保障金5.6亿元,其中为4858名新增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临时救助金264.1万元。

强化动态监测,实现精准救助。对全市15万名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预警全覆盖,其中将11359名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民政社会救助保障范围。提取医保结算数据开展比对,为个人医疗自负费用较大的42名人员发放临时救助金14万元。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低收入人口“一次申请、分类审核确认”工作机制,累计为4597人办理了低保、261人办理特困,1702人办理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次申请、分类确认、综合救助”模式,统筹民政系统9项救助政策的同时,将医疗、教育、住建等专项救助部门纳入乡镇社会救助联审联批会议领导小组,实现共同参与、集体评审、信息共享、跟进救助。

推动资源下沉,加强救急救难。督促县区指导乡镇(街道)灵活使用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提高救助效率,今年以来,为5939人次困难人员发放临时救助金1107万元,成立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1112个,覆盖率100%。

聚力强保障,基本社会服务更优质更便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关乎民生、连接民心。

用心服务“一老”,托起最美“夕阳红”。落实老人福利补贴,为11.5万余名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3016.24万元,为3.38万余名65周岁以上低保老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1678.02万元。优化居家社区服务,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改造任务2639户;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6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深化农村养老改革,引入优质养老企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建设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42个,寿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县。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市级老年公寓正式投入运营,东方健康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寿县县级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2023年,全市3家机构被评为省级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3家成功创建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养老机构。2024年7月,全省农村幸福院敬老院建设暨养老服务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淮召开。

用情关爱“一小”,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提高保障标准,集中和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1700元/人/月和1300元/人/月,增幅分别达9.7%和18.2%。截至目前,全市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587人,累计发放资金1426.9万元。提升机构质效,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养治康教安”和社会工作一体化推进,2024年机构内9名儿童通过收养回归家庭。关爱服务全覆盖,投入资金188万元,打造“淮伴守护”关爱儿童品牌,实施“七彩阳光”护童计划,累计开展儿童关爱服务245场次,惠及儿童4万余名。

聚力惠民生,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更具幸福感

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九个“中华慈善日”。当天,2024年“淮南慈善宣传周”暨“慈善一日捐”主题活动正式启动,现场共有69家知名企业、爱心人士参与捐赠,共募捐爱心善款311万元,汇聚成爱的暖流。

慈善事业发展探索新路径。我市全面推行社区(村)慈善基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21个社区(村)设立了慈善基金。在凤台县、寿县、潘集区三个试点县(区)逐步推开“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精准实施“点亮星空”孤独症儿童关爱项目、慈善护航 与爱“童”行困境儿童提升项目、“幸福来敲门”农村独居老人幸福提升项目、“慈善传递力量”项目。围绕淮南市“50项民生实事”,市慈善总会连续两年投入资金35.1万元,救助重大疾病困难患者99名。市慈善总会联合田家庵区法院设立暖心法援基金,打造淮南“司法+慈善”品牌。

社会事务管理服务开创新局面。近年来,我市婚姻登记实现从“跨区通办”到“跨省通办”、涉外婚姻登记,创建3个省级婚俗改革试验区,在5个乡镇(街道)开展市级婚俗改革试点,构建多层次婚俗改革工作格局。残疾人两项补贴提高至每人每月86元,累计发放补贴资金5605万元,惠及残疾人8.2万名。市级精神卫生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完工。加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累计救助467人次,寻亲送返23人。建设12座公益性公墓,曹庵镇公益性公墓通过省级林下墓地备案试点实地查验。

社会组织发挥优势展现新作为。开展2023年度市社会组织年度检查,251家社会团体和202家社会服务机构年检合格。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共评出5A级3家、4A级2家、3A级1家。持续强化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发挥,助力“双招双引”,帮扶销售农副产品,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慈善一日捐”活动,助力大学生就业,47家社会组织及所属会员企业提供了356个岗位,涵盖电子商务、医药、汽车、保险、餐饮、养老、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组织召开多场社会组织“银企对接会”,为社会组织搭建平台,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法规和区划地名工作迈上新台阶。组织2024年度民政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认证考试,11人通过考试。完成2条市级界线、3条市内界线的联检工作。开展国家地名信息库行政区域类数据质量专项复核工作,共审核行政区划类地名数据153条、行政村(社区)类地名数据共3071条,年度地名信息更新率9.7%,远超省民政厅年度地名信息更新5%目标任务。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累计采集地名2254条,寿县被确定为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通讯员 李慧君)

淮南市级老年公寓

全省农村幸福院敬老院建设暨养老服务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淮召开

老年助餐服务

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

医养结合 守护健康

副市长程俊华赴潘集区调研指导农村养老服务工作

市民政局局长岳锐调研养老服务发展情况

凤台县520集体颁证暨首届集体婚礼

社会组织助力大学生就业

2024“淮南慈善宣传周”暨“慈善一日捐”主题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