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理论宣讲是传承与弘扬党的创新理论的关键桥梁,是党的创新理论为大众所理解的“最后一公里”。青年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要积极创新方式方法,运用“青言青语”在理论宣讲中鲜活呈现、生动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让受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为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理论宣讲的基本方法
坚持理论高度与青春活力相结合。理论宣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展现党的创新理论成效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果。青年群体以其朝气蓬勃、勇于探索的精神面貌,为理论宣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语言和故事。青年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感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运用现实热点和典型案例使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好为听众所理解。
坚持创新表达与互动交流双驱动。全媒体时代,青年更加善于运用新颖独特的表达及传播方式,使理论宣讲更具有传播力,宣讲内容贴近青年群体的同时,有效增强了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青年理论宣讲注重与听众的互动交流,借由提问、讨论等形式激发听众的思考与共鸣,形成良好的宣讲氛围。听众能够在互动中自觉吸收理论内容,在交流中学习理论背后的深刻内涵。宣讲者与倾听者的积极互动,也使青年理论宣讲成为了一种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过程。
坚持价值引领与情感共同融入。青年理论宣讲的魅力不仅在于青年拥有强健的体魄与活跃的思维,更在于他们内心深处具有对正确价值观的执着与对人文关怀的热爱,能共情于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宣讲者通过讲述英雄人物、时代楷模的感人故事,可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年更能够以真诚的情感投入宣讲之中,与听众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引发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与感动。这种价值引领与情感共鸣的深度融合,使得青年理论宣讲成为了一种激励人心、入脑入心的力量源泉。
实践策略
高扬主旋律,提高政治使命感。当下,青年要用理论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讲好、讲透、讲活,首先要把握好宣讲的主旋律,提高政治认同感。青年要认识到主旋律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性。主旋律是指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基本准则,更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青年应深刻理解并牢牢把握,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青年应主动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青年的政治引领教育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项目,如党史学习教育等,引导青年深入学习和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提高政治认同感和责任使命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品行端正。
锻造生力军,搭建学习大舞台。社会各界应携手并进,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策略,形成强大合力,打造一支能够引领理论宣讲潮流的青年生力军。首先,建立青年宣讲培训体系。学校应邀请专家学者、先进典型担任导师,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青年的宣讲能力与理论素养,选拔高质量的宣讲人才。其次,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为青年宣讲者提供广阔舞台。例如,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时政宣讲团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开展宣讲,积极拓宽理论宣讲和党建共建平台,使青年有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再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青年宣讲员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典型标杆,选拔先进宣讲个人,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创造新方式,提升感染力。青年自身要紧跟时代步伐,融合多元媒介与创意手法,创新理论讲述新方式,提升中国故事的感染力。首先,运用现代科技赋能,增强听众体验感。尤其是鼓励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使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党的理论与中国故事的魅力。同时,创新理论宣讲传播方式,利用短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传播方式,以轻量化、碎片化的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其次,鼓励青年结合个人经历和自身特长,创新宣讲内容与形式,让青年理论宣传“唱起来”“跳起来”“活起来”,从而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次,注重理论讲述的个性化与情感共鸣,深入挖掘理论故事背后的情感元素,以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鼓舞人心,让听众在感动中认同党的创新理论,在共鸣中领会中国故事的价值内涵。
(作者单位系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