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后来,“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因此月饼也称“团圆饼”。
有个传说,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留下来了。
现在,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除了一般的月饼,民间各地还有各自的团圆饼,如大饼、煎饼、烙饼等。闽南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秋时节,大量鲜果上市,宋朝《东京梦华录》写道:“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葡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祭月的瓜果供品被人们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如团圆的西瓜、多籽的石榴、事事如意的柿子、长寿的长生果、早立子的枣和栗子……菱角、柚子、藕等应和节令的食材,也是人们中秋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八月半吃南瓜”,这是江南各地过中秋节的食俗。人们吃着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里也有中秋食芋头的记载,寓意辟邪消灾。
“八月十五桂花香”,桂花正当开放,中秋佳节也便有喝桂花酒的习俗。屈原《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想必饮桂花酒的历史相当久远。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喝一杯桂花酒,甜甜蜜蜜,阖家幸福。
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明代《水浒传》里“不觉中秋节至,是日晴明得好。史进当日吩咐家中庄客,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准备下酒食筵宴。看看天色晚来,怎见得好个中秋?”这是梁山泊好汉们的宴席,主打一个“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热闹豪气。“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圆。”花前月下,家人共聚一堂,花好月圆人团聚,不亦快哉!
当然,各地还有一些特殊的中秋饮食习俗,说也说不完。但每一项中秋饮食,都充满着活色生香的生活意趣,寄托着幸福吉祥、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