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常表示身体某处受到了伤害或存在潜在问题。对于许多患者而言,疼痛不仅是身体上感到不适,也会让生活质量因此受到影响而下降。作为疼痛科医生,我们的职责就是通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治疗,以达到减轻其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很多人对于疼痛知识及治疗缺乏正确认知,本文从疼痛分类、常用的疼痛治疗方法、疼痛管理等方面,为大家进行一次相关知识的科普,希望对您或家人有所帮助。
一、常见的疼痛分类
了解疼痛的分类对评估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所帮助。疼痛的分类呈现多种多样性,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疼痛持续时间分类
急性疼痛:此类型的疼痛一般是具有明确的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多是因组织损伤或炎症所引起,比如手术后疼痛、扭伤疼痛等。
慢性疼痛:一般是指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或更长的疼痛感,多数患者都没有明显组织损伤,比较常见的患者有慢性腰腿痛、晚期癌症痛等。
2.按疼痛在躯体的解剖部位分类
简单而言是按照位置划分,分为头痛、颌面痛、颈痛、肩上肢痛、胸痛、腹痛、腰背痛、盆腔痛、下肢痛、肛门会阴痛等;还有内脏、关节、胸膜、腹膜等部位的疼痛,是属于深部痛。
3.按疼痛的表现形式分类
可以分为局部痛、放射痛以及牵涉痛等。
4.按疼痛的性质分类
依据不同性质,可以分为刺痛、灼痛、酸痛、胀痛以及绞痛等。
5.按病理改变分类
依据病理改变可以分为创伤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等。
二、常用的疼痛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疼痛,疼痛科医生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采用多种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常用的疼痛治疗方法如下:
1.药物疗法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用药物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以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减少炎症和缓解疼痛的效果,比较适用于那些轻度疼痛与中度疼痛患者。
阿片类药物:常用药物有吗啡、芬太尼等,此类药物可以激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μ受体,促使神经元活动下降而发挥止痛作用,适用于那些重度疼痛患者。
局部麻醉药: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药物,可以将药物注射到特定神经周围,让阻断神经传导暂停而起到止痛效果,适用于那些局部疼痛的患者。
抗惊厥药和抗抑郁药:常用药物有加巴喷丁、度洛西汀等,可以有效调节神经递质,缓解疼痛,适用于那些神经性疼痛患者。
2.物理疗法
热敷与冷敷:通过热敷和冷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进而缓解患者疼痛。其中热敷适用那些因肌肉紧张或痉挛所引起的疼痛,冷敷是适用于那些急性炎症或肿胀引起的疼痛患者。
电疗:可以为患者采用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超声波疗法,利用电刺激或超声波的作用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推拿按摩: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手法按摩患者的疼痛部位,以缓解肌肉紧张与疼痛感,也可以指导家属进行正确、简单的按摩方法。
3.神经阻滞疗法
是将局部麻醉剂注射到特定的神经周围,通过暂时阻断神经传导,来达到止痛效果,对于由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引起的顽固性疼痛患者而言,比较适合此疗法。
4.微创介入疗法
可以借助神经阻滞技术与影像诊断学对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常用的方式有射频治疗、等离子治疗、臭氧治疗以及激光治疗等;此类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也比较广泛。
5.心理疗法
对于慢性疼痛患者而言,心理疗法也很重要,可以通过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暗示或催眠疗法等,来改变患者的负面思维,并可提升其应对疼痛的能力,减轻其心理负担。
三、疼痛管理的综合策略
疼痛管理不单是对疼痛症状的治疗,更是一个全面的、多学科协作的过程,关于疼痛管理的综合策略如下:
1.多学科团队协作:由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以及心理治疗师等组建成多学科团队,共同依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2.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要结合患者的疼痛程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患者要参与:主动为患者传授疼痛知识,有助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并鼓励患者记录疼痛日记、按时服药,积极配合物理治疗等,让其主动参与到疼痛管理过程中。
4.康复锻炼:可以指导患者做针对性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从而减轻痛感,提升生活质量。
5.跟踪随访:还要对疼痛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便了解其疼痛控制情况,为治疗方案的调整做好准备。
四、关于疼痛管理的特殊考量
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和情况,要特殊关注,以确保质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老年人:老年人通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且药物敏感性增加,所以在疼痛治疗时,对于药物选择与剂量调整要更加慎重;且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方面也需更加温和。
2.儿童: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许多特殊的生理变化,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也和成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应选择适合儿童的疼痛评估工具与疗法,且要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共同为儿童提供全面的疼痛护理与照护。
3.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对于此类女性在疼痛治疗时,应小心谨慎,不可使用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与治疗方式;对于此类患者选择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式可能更为安全、适用。
4.癌性疼痛管理:癌性疼痛的治疗需要对癌症本身的治疗、疼痛程度、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一般会选择多模式镇痛疗法,即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癌痛。
5.药物滥用风险:对于长期或大量使用阿片类药物者,需要警惕药物滥用与成瘾风险。作为医生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剂量,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定期评估,且要加强对患者教育与监管,以防止发生药物滥用和成瘾情况。
总而言之,疼痛治疗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作为疼痛科医生,我们致力于通过综合运用药物、物理、神经阻滞、微创介入、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服务,以达到为患者减轻痛苦的目的。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泾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