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是指在患者皮肤上所做的切口,通过这个切口,患者的身体组织就会显露出来。在手术切口护理中要特别注意,一般6至8周切口就能痊愈。有些情况下,比如糖尿病或者需要服用固醇特定药物的患者,切口恢复的时间可能会更长。通过适当的清洗、包扎和护理,手术切口的大部分并发症都可以被避免。另外,手术之后也会因年龄、健康状况及所做的手术方式等因素而影响切口的恢复。所以,患者应该始终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术后护理方案。
手术切口并发症
手术后出现血肿、淤血、血块等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切口处不适、肿胀,进而引起皮肤边缘隆起,手术切口颜色变深,有时会有血液从切口中渗出。虽然小的血肿可以被重新吸收,但是有可能会增加切口感染机会。手术切口感染后不仅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的问题,也会产生分泌物(浅表切口感染),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升高。此外,切口裂开也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是在手术后一周内出现,通常是患者在一次剧烈的腹部运动(比如咳嗽)时,从切口处流出浅红色液体。除了表皮缝合完好且无裂口,深部组织均开裂,称为局部裂口;切口裂开还会伴有小肠或大网膜脱出,这种情况属于手术切口完全裂开。完全裂开的手术切口通常会引起腹部脏器的膨出。
影响手术切口愈合的因素
外来物质的存留和排异作用是影响手术切口愈合的重要因素,切口内存在的杂质有:坏死组织细胞碎片、手术缝线、灰尘、毛发等外界颗粒性物质、切口敷料残留物等。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切口缝合、包扎得过紧、严重休克等也会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无法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从而造成术后切口修复受阻。另外,如果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长期进食受限、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消耗性疾病都会造成蛋白质含量偏少,进而影响切口修复所需要的各类蛋白质及氨基酸,造成切口愈合速度较慢。糖尿病患者会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和动脉硬化等原因,影响术后切口恢复。年老体弱的患者由于机体的压力和代谢功能的降低也会造成创伤恢复缓慢。如果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最近接受化学疗法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法的患者,其术后切口恢复速度也会受到影响。肥胖症患者会由于脂肪组织供血不足,过多脂肪引起手术切口部位的血流受阻,从而影响切口愈合。
除上述患者自身因素外,医院病室面积较小,病床密度较大,不能进行有效的灭菌,容易导致患者手术伤口感染。此外,如果地面有障碍或者患者不小心摔倒,也会加大切口感染的风险。
手术切口护理方法
手术切口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但无论何种切口,都要先将两边切口对齐,然后进行缝合,术后切口包扎要适当,既不能紧也不能松,术后要按时换药,换药期间要保证无菌,要注意切口是否红肿、渗血、渗液等,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术后进行切口缝合时,护理人员要在医生指导下用无菌盐水等对切口进行冲洗,防止出现过多细菌及坏死组织,造成切口感染。术后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从而有效控制感染,定时对切口进行清洁消毒,所有操作都要遵循无菌原则。
护理人员换药的时候要观察和判断患者的切口情况,观察切口有没有发红、肿胀、疼痛或渗血渗液,如果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可以每日更换敷料以促进创面的愈合,防止感染进一步恶化。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可以适当地延长换药的时间。因为换药的时候会导致切口被牵拉,影响新生长的肉芽组织受损,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因此要掌握好换药的时间。通常在手术后24至48小时内对患者进行第一次换药,以后每3至4天再进行一次换药。如果切口有大量的分泌物,需要每日换药一次,如果有需要,可以一天换2至3次,并且要让敷料保持干净、干燥。在每次换药的时候都要尽可能地将患者皮下的积液都抽出来,防止由于积液引起切口感染,将积血和积水完全排出后用双氧水、活性碘、生理盐水棉球交替冲洗切口。针对出现坏死的切口,可以进行局部清理,每天更换的时间视患者切口渗出量而定。
患者切口处皮肤比较娇嫩、敏感,在适时的清创治疗中,要将创面中的异物、坏死的组织全部摘除,并彻底消除感染源头。护理人员还要根据创面的愈合状况,判断是否需要放置引流条或者导管来引流渗出液体。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抗炎药物,比如头孢菌素等;也可以在医嘱下静脉滴注一些抗生素,如头孢咪唑钠、头孢孟多酯钠等。如果手术持续3个小时以上,则需在术中加入抗菌药物,以增加患者的血药浓度,达到更好地预防感染的目的。在拆线之前不要让患者碰水,避免出现感染。
拆线后,护理人员要注意创面及其周边区域的消毒。如要清洗创口,则要由内而外地擦拭;假如出现发炎,要由内而外地擦拭,将切口内的异物清除;如果敷料与切口紧密接触,需要用生理盐水将其浸湿,然后才能揭开。不同的创面,拆线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脸部手术7天就能拆除缝线;头皮部位手术7至10天即可拆线;腰、背、臀、四肢部位的手术要在14天内拆线,拆线时间也要根据刀口张力的大小和愈合情况来调节。拆线过程中患者会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在拆线的过程中不要让患者随意移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保持适当姿势。拆线后,如果皮肤没有全部愈合,有些切口仍然需要盖上纱布,在这段时间内,不能让患者触碰切口;拆线后48小时之内尽量不要进行剧烈活动。患者可以每日用温湿毛巾拧干后缓慢轻轻擦拭创面周围皮肤,注意不要弄湿切口的敷料。擦拭后使用滋润型护肤品轻轻按摩至吸收。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治疗方式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合理的饮食,防止术后切口受到外来物质的长期摩擦。手术后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发现切口有红肿流脓等症状,要及时到普外就诊,完善血常规和血生化等方面的检查,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患者要注意饮食,多吃奶蛋类、鱼肉、动物瘦肉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可以从猕猴桃、柑橘类水果、西红柿、胡萝卜中获得维生素A和维生素C。外出时一定要注意防晒、要穿宽松透气的长袖长裤,以免被紫外线照射,造成色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后,无红肿、疼痛、化脓,拆线后一周(或遵医嘱)就可以进行清洁。切口愈合初期不要大意,不可用力揉搓切口,洗澡时要做好防水措施,不能泡水,毕竟刚愈合的切口皮肤较薄弱,以免痂皮泡水软化过早脱落导致感染。
(作者单位系芜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湾沚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