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楚钜阳

版次:A04  2024年09月05日

钜阳,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北部西淝河畔的钜阳村一带。

据考证,战国末期,七雄混战,秦国强盛,楚国势微。公元前278年楚国大败于秦,被迫从湖北荆州纪南城迁都河南淮阳。蛰居20余载,觉得地处平原无险可守。楚国国君考虑继续迁都。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253),“徙于钜阳”;二十二年(公元前241)“王东徙寿春(今寿县),命曰郢”。关于楚都钜阳的方位,根据当代考古研究,位于太和县宫集镇钜阳行政村境内(殿顶子遗址),就是楚国曾经迁都的钜阳。

在现在钜阳村村委会南侧1公里左右,是俗称“楚王城”的殿顶子遗址,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地表可见城垣痕迹。200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殿顶子遗址局部进行调查勘探,遗址平面略呈正方形,面积约289万平方米,地层文化堆积厚0.9-2.5米。遗址内沟渠纵横交错、古井众多,出土器物有陶罐、陶鼎、铜剑、铜印章、蚁鼻钱等(部分藏于太和县博物馆)。目前,钜阳是否是楚国后期落脚近10年的都城,尚无定论。但从其地理位置与楚都迁徙路线来看,钜阳肯定是当时一个重要节点。楚国都城明确记载的有纪南城(纪郢)—淮阳(陈郢)—寿春(寿郢)等,钜阳位于楚都陈郢和寿郢之间和过渡地带,而且西淝河上起河南周口地区、经过钜阳向东南流入淮河,水路交通十分适合大规模的人口、物资迁徙活动。

本报记者 张 越 摄影报道

太和县博物馆内青铜鼎等文物。

遗址周边是广袤的平原,无险可守。

太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虎符”(复制品)。

周代楚都迁徙线路示意图。

钜阳地区紧邻西淝河,水路上通陈楚、下流淮河。

太和县博物馆内“楚都钜阳”专题展。

殿顶子遗址考古发掘文物部分展陈。

殿顶子遗址竖有楚都广场石碑。

楚国时期的蚁鼻钱。

宫集镇钜阳村位于安徽省太和县东北部。

殿顶子遗址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县博物馆今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