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白
叶广芩在《采桑子》一书的开篇便说,她老想说说大姐的故事,因为“我知道,我不道出,她的故事便永远无人再道,也将随着岁月的流逝逝于黑暗。”叶广芩祖上是皇亲国戚,从大清经民国至新中国,作为时代变革的见证者,总要留些人生样本给后代,于是,叶广芩提笔回望,蹚进岁月的长河。
书中的金氏家族有着叶广芩家族的影子,同样贵为皇亲,同样家族庞大。金爷即“我”的父亲,娶了三个妻子,生了十四个子女。加之家中大小佣人,往来亲朋,凑在一起,热热闹闹,自然故事丛生。
且逐一看下去。“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这一章章的题目,连起来便是一阕纳兰词。细读下来,发现每一章节所述的故事,都格外贴合词意,这一匠心独运,让本书平添几分古典色彩之余,又恰到好处地渲染了气氛。
譬如,“谁翻乐府凄凉曲”这一章节围绕大格格的命运展开。大姐一生骄纵,趾高气扬,唯独在戏曲面前谦逊地低下头。她谁都不屑一顾,唯独对琴师董戈言听计从。这肯听的背后是对董戈其人的认可与欣赏。然门第悬殊,两人只得发乎情止乎礼。否则如二姐那般,为爱下嫁,定会被逐出家门。但孤男寡女相处,流言四起,婆家凭借警察署的力量直接让董戈“人间蒸发”,从此大姐丢了魂一样,不理世事,渐香消玉殒。为戏痴狂,因戏结缘,虽然到头来两手空空,大姐这一生,恰是一首凄凉曲,婉转悠扬,扣人心弦,但听完却让人陷入化不开的惆怅之中。
再来看“风也萧萧”,此风是风云变幻,也是风雨飘摇,金家众子女身处历史的洪流中,自然被裹挟其间。二哥、三哥、四哥因爱上同一个女人,不惜撕破脸,大打出手。尔后,伪警察顺福卷入其中,他丢了枪却因一句胡话,害得哥仨含冤入狱,互相“撕咬”,置对方于死地而不顾,最终二哥自尽,三哥四哥大半辈子不相往来。等到风停雨歇真相大白,然年华已逝,人生已晚。半生的委屈找谁说理去呢,人生之荒谬不可言,只能哀叹造化弄人。
“瘦尽灯花又一宵”这一章讲的是两位终生未育的福晋,老王爷去世后,族亲过继一子给王府。小王爷不堪忍受王府的压抑,深夜出逃,从此杳无音信。两位王妃日思夜想,总觉得“儿子”会回来,便在灯花一日瘦尽一日中,期望,失望,重新点燃希望,再度失望,循环往复。这凄凉的意境,像极了两位老王妃的人生隐喻。她们的年华在偌大的府邸中,在漫长的等待中,在日复一日的青灯枯坐中流失殆尽。
就这样,借着回翻乐曲,叶广芩洋洋洒洒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凄凉的,荒谬的,决绝的……描摹了许许多多的人生,世家贵族居多,间或也写一写朝夕相处的佣人。在这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身上,我们看见时代动荡,看见岁月变迁,看见人性的幽暗晦明……
行笔至此,我突然明白了书写的意义,也明白了叶广芩提笔记录的价值,历史需要宏大叙事,也需要个体血肉之躯提供丰满的细节。岁月留痕,总要有人写下来,后世才有从前可追溯。人生回望,往事知多少?《采桑子》便是叶广芩留给我们的答案。
惊喜的是,在品读故事之余,读者还能沉浸式感受叶广芩的独家“京味”,幽默流畅自是不必说,难得的是有翰墨之香却不晦涩,有雅致却无造作。书中涉及古建筑、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在叙述至此时,叶广芩行云流水,丝毫没有外行的吃力感,反而让人感觉这些都是渗透到她骨子里的东西。
所以,不妨在某个闲暇的时刻,跟随叶广芩,走进岁月深处,品词如人生,人生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