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层面的有利,同时对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也带来了重要帮助。网络已成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增量”,解决了传统谈话的一些不利因素障碍,成为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方向和新模式。网络谈心谈话工作不是简简单单的网上交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问题、工作的实践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等为谈话导向。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思想复杂性、问题多样性等特点,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如何实现谈之有理、谈之有味、谈之有度十分关键,而这也是破解学生工作难题,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法门。
其一,平等尊重,换位思考。高校辅导员网络谈心谈话要坚持平等尊重的理念,要认识到一次好的、有成效的沟通前提是平等尊重。学生群体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在个人情感方面已经逐渐成熟,高校辅导员要在网络沟通时注重言语表达的“度”,切忌以师生地位、职务高低作为网络谈话的原则,而要以真诚态度获取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为之后做好学生各项工作打好基础。此外,辅导员要做到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网络谈话的话语构思、谈话步骤、谈话技巧。学生往往在情感经历、成长历程、生理状况、家庭因素等方面存在不同烦恼,辅导员要用心考虑他们的感受、接纳他们的抱怨、主动帮助他们消除“心霾”。
其二,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网络谈心谈话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不断突出,但也存在一定弊端。辅导员要把网络当作“工具性”客体,必须考虑到网络谈话中话语真伪性,把握网络谈话的“度”。线下谈话的优点在于其“真实度”较高,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言语、动作、眼神来初步获取沟通的有用提示,且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更能够增强彼此情感,有利于学生流露真情、坦诚交流。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沟通理念,坚持线下为主,主动把“办公桌”搬到“学生宿舍”,通过访谈访问形式增加与学生的融洽程度,切身体会学生的生活习性,提高获取学生信息真实程度,为开展学生工作打好基础。
其三,话语创新,与时俱进。高校辅导员要注重思维创新以提升话语创新。网络时代瞬息万变,如果不及时跟进网络发展步伐,增强网络技术水平,掌握学生时代性话语,就容易与学生产生“网络代沟”,难以与学生在思维上同频共振,难以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权。当前,网络学习、网络生活、网络社会成为符合学生特点的新模式和新形态,也是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向、重要抓手。面对网络流行语、网络表情包、网络新媒体技术,辅导员要创新化运用到平时与学生的网络聊天过程中,谈心谈话内容要与学生话语的时代化相适应,运用学生喜爱的网言网语、社交词汇、网红元素来增强网络沟通的趣味性。
其四,客观求实,抓住关键。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网络沟通时,不能以自我的价值判断和思维定式来教育、定义、批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需做到理性分析、善于引导。网络沟通时要坚持实事求是,以力求公正,而不能以学生的相貌、性格和与辅导员的亲密程度来作为是否认同学生观点和建议的标准。首先,辅导员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述说,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观点进行理性推断思考,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性格特征等综合考虑其话语表达中观点的可信度。在网络沟通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切忌过分以自我观点为中心,坚持自我社会经验、文化水平、思维认知比学生高的看法。同时也不能完全放弃自我话语的权威,不经过调查思考学生实情和学生话语的合理性,而过分迎合学生的观点、答应学生的诉求,造成话语失真、实情颠倒。其次,辅导员在与学生网络聊天时,要围绕每次网络沟通的目的提取关键信息,抓住学生入学季和大三下学期等关键时间节点。在入学季引导学生做好本学期的学习规划,搭建与学生网络谈心谈话的日常机制,激励他们善于把握机遇、敢于与困难斗争、增强抗压能力;大三下学期也是关键时期,是学生人生职业选择的准备阶段,辅导员要侧重培育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在网络沟通内容上适当增加大学生就业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并细化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综合素养、专业能力,有针对性地找出他们就业中的困惑及难点,及时补救,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引导其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其五,善于归类,有效引导。高校辅导员对网络沟通中常见的问题类型进行归类尤为重要,这将有利于精准掌握各类学生群体的沟通诉求,推进辅导员网络谈心谈话工作有效、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沟通中常见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心理问题类、党性教育类、感情问题类、违纪违规类、学团培训类、学生思想引导类等类型。面对不同的问题类型,辅导员要建立起与问题类型相关的网络谈话方法体系,以增强自身对各类型问题的把控力。此外,网络沟通的归类需要进一步细化整合各类问题之间的共性,比如在某种程度上,心理问题与感情问题处理方法有着密切联系,都需要辅导员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水平,熟练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进行疏导。同时要善于找出学生思想上的主要矛盾,从归类的问题出发,进行有目的性、有步骤性的网络谈心谈话,以摸清、研究、破解学生在思想上的困惑,从根源上把握问题、寻求方法、化解矛盾。
(作者单位系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