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暴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案例涉及利用网络敲诈勒索企业、损害商业信誉、寻衅滋事等罪名,传递出依法严惩网暴伤企犯罪的强烈信号。
暗箭伤人,损人利己;“按键伤企”,为害更烈。梳理典型案例:有的亲手伪造食品质量问题,再以维权之名、行勒索之实;有自媒体精心炮制不实消息,并主动联系企业索要钱财;有的雇人撰写虚假负面文章,组织“网络水军”发布,专门打击“友商”……总结起来,“按键伤企”至少有以下特点:一是主体多元,从个人、机构到企业都能突施暗箭;二是目标集中,大都指向民企;三是深耕线上,既便于隐形,又能借“水军”推波助澜,负面影响呈几何指数倍增——难怪不少企业苦网络“黑嘴”久矣。
网络“黑嘴”,究竟黑在哪?并非像乌鸦、黑嘴鸥一样,只是嘴黑,而是心黑嘴臭,擅长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抹黑诋毁。尤其一些自媒体自恃有一点话语权、影响力,便以故意编黑料、恶意“泼脏水”、蓄意“敲竹杠”为能事,以抹黑倒逼企业“合作”,还硬生生将其变成了一种营利模式。曾有企业爆料称:“公司每年要维护与上百家自媒体的关系,大部分年合作金额从5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不交钱就可能被黑。”企业,创造税收、吸纳就业的主体,竟被一些下三滥的自媒体精准拿捏,无奈委曲求全、每年缴纳“保护费”,简直咄咄怪事,实在可恨可气!尤其相关企业都是民企,本就应被多加爱护;倘若一盆“脏水”泼过来,将意味着泼天的质疑、应声下跌的股价、直接受损的形象声誉。恶语伤人六月寒。“按键伤企”的破坏力,与炮弹无异。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空气清新、环境优渥,企业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而网络舆论环境正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正因如此,净化舆论环境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剑指网络“黑嘴”,就是为民企撑腰。近年来,随着“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相关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必须承认,“按键伤企”仍多发频发。依法严惩,仍需持续用力。
比如在渠道上,应进一步压实各平台主体责任,强化涉企信息发布传播和账号管理;在技术上,不妨构建网络“黑嘴”识别模型,加强内容识别预警,持续降低取证难度;在惩治上,要从严从快,坚决打击、决不姑息,让带“毒”的流量生意无处遁形,让泼脏水的网络“黑嘴”彻底闭嘴。此外,当前各地都在开展各类护企行动,不妨将优化涉企网络舆论环境作为一大重点,“自家孩子自家疼”,健全举报受理处置等工作机制,呵护好辖区重点企业,让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