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上,“照搬式”盗图盗视频现象频繁发生。不少博主表示自己发在个人社交账号上的视频被去掉来源直接挪用,甚至因此被他人冒充身份、造谣等。而这种情况通常面临举报难的窘境,即使举报成功,对方可能也只是下架视频或删除视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自媒体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短视频也越来越火爆,但这也带来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等问题。比如社交平台上“照搬”式盗图盗视频现象就频繁发生。短视频同质化严重,不少博主并没有多少原创的东西,更多时候就是在做“搬运工”,甚至直接对他人的内容进行复制粘贴,吃相难看。
盗图盗视频现象横行,短视频等自媒体侵权频发、高发,“搬运工”和“剪刀手”横行,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也衍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比如导致一些原创优质内容鲜人关注,简单复制粘贴的内容却可能成了“爆款”,这影响了短视频行业、自媒体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成为平台、行业健康发展“绊脚石”。
“照搬式”盗图盗视频现象频繁发生、屡禁不止,背后原因不少。比如原创者举报难、维权难,如虽然平台往往都有针对盗用作品行为的举报途径,但一些平台并非“举报就见效”,不少平台在发现侵权问题后采取通知删除做法,从投诉再到下架侵权视频,周期往往很长,在此期间,抄袭者已经将侵权内容变现了。而一些平台对盗图盗视频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原创者举报难、维权难的根源所在。这增加了维权者的维权难度,加大了维权成本,而侵权者的侵权成本太低,这样的处理方式难以对侵权者形成有效威慑。
要打击盗图盗视频等短视频侵权行为,遏制短视频侵权乱象,需要平台加强管理,尽好管理责任,如提升技术防范手段,打击侵权乱象,对投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侵权者提高侵权成本,通过纳入平台“黑名单”等措施进行惩治,而不是仅仅下架侵权内容了事。平台要坚持“内容为王”,不能依赖于“搬运工”带来的流量,坚决遏制侵权乱象,才能促进平台内良性竞争,有利平台良性发展和长远利益。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盗图盗视频的侵权成本,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还要畅通维权者的维权渠道,降低维权者的维权成本,原创者也要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如在图片视频中添加水印等。
面对短视频行业、自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我们不能漠视其“野蛮发展”,让盗图盗视频的侵权闹剧继续上演。只有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形成各方合力,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健康发展,才有利于保护好知识产权,推动行业为广大网民提供更多优质供给,实现各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