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群众路线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刻启示

文 榕

版次:03  2024年08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其思想体系中的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实基石。邓小平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并创新发展了群众路线,这一思想不仅为党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更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

一、邓小平群众路线的核心要义

(一)群众:历史洪流的筑梦者。

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一论断不仅是对唯物史观的深刻阐述,更是对中国共产党根本性质的精准定位。邓小平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这句话不仅是对党过往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警醒,它告诫我们,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才能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坚如磐石。

(二)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的考量。

在邓小平的理论体系中,群众利益始终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党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他鲜明提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更是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深刻实践。邓小平坚信,只有真正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群众困难,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确保党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三)依靠群众:反腐斗争的制胜法宝。

在反腐败斗争中,邓小平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深刻认识到,腐败现象侵蚀党的肌体,损害人民利益,必须坚决予以铲除。而铲除腐败,最强大的力量在于人民群众。1980年12月邓小平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在党的八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在他的推动下,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邓小平群众路线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一)深化党性教育,夯实群众观念基石。

邓小平指出,“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只要是党员,都不允许自视特殊,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比党高明,可以自行其是”。此外,邓小平还鼓励党员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形成浓厚的群众观念学习氛围,确保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二)完善制度体系,坚实保障群众权益。

邓小平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认为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才能为群众权益提供坚实的保障。他亲自指导并推动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这些制度不仅明确了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还设定了严格的监督问责机制,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在制度执行层面,邓小平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制度规定,不得有任何特权和例外。同时,他提倡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包括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群众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三)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与创造力。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他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他推动民主法制建设,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他关注民生问题,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也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人民群众在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党风廉政建设中来,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邓小平群众路线对当代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

(一)坚持人民中心,强化群众基础。

新时代的党风廉政建设,首要之务便是坚定不移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这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从理念上深刻认识到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更要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活动,党员干部能够更直接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更加贴近民意、符合民心。同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种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最坚实支撑。

(二)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反腐防线。

制度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织密制度笼子,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细化反腐败法、监察法等法律的配套规定,提高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强化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协调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同时,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零容忍、严查处,形成强大的制度震慑力。通过这些措施,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为党风廉政建设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反腐防线。

(三)强化教育引导,提升党性修养。

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第一粒扣子”。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注重党性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包括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同时,注重发挥正反两方面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警示教育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触动、在行动上自觉践行廉洁自律要求。通过这些努力,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创新监督机制,严查腐败行为。

创新监督手段,拓宽监督渠道,是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效能的重要途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包括党内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形成监督合力。同时,保持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形成强大震慑,让腐败无处遁形,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