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眼于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四个方面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专门部署,为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责任。对于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各级党委要敢抓敢管、敢于斗争,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规矩立起来、挺起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强化问责刚性约束,将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安排中,抓好意识形态专项检查,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深化文明培育,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思想道德风尚,提升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积极开展针对性和现实性强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使广大群众自觉成为文明实践的主体。切实改进和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把惠民生、办实事贯穿于文明创建全过程。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要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的重中之重。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促使文化发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等领域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创造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标识符号和文化产品,让更多的文物说话,使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勃勃生机,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在这个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网络空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阵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要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平台主体责任,推动形成综合治网格局。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强化法治信仰;推动网络法律体系不断健全,运用法律法规,强化对网络空间的有效管控与治理,不断深入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不断健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制度,建立政府、社会、网民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形成人机协同网络监管体系机制,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使国家形象传播更具感染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拓展国际传播渠道,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拓展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采用新兴媒体、移动传播手段,创新国际传播方式,创新内容形式,提高传播艺术,提供适应电视、移动网、客户端、社交媒体、视频通讯社等多渠道、多形态传播的新闻内容和产品。积极参与国际传媒市场竞争,全面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改变中国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呈现的“他塑”现象,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和理性地认识、理解和评价中国,推动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全媒体矩阵,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充分调动国际传播中的各方力量,形成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大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传播“国家队”,重视发挥社会各界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学习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积极吸纳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自尊、自信、自立。不断开展跨文化交流,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让世界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理解中国,推动中国更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处理国际事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推进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