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为民解难事

——记宿州市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武姗姗

版次:04  2024年08月2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日报记者 张玉芳

人物名片

武姗姗,宿州市埇桥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全国“三下乡”服务标兵、“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

人物寄语

让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是每个法援人的使命和责任。正是这份使命和责任,让我在基层岗位上坚守近20年,收获满满。

“依法为民解难事,法律援助暖人心。”受援群众的评价是对宿州市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武姗姗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她前行的动力。

“要不是武主任的帮助,我家早就垮了!”提起武姗姗,葛红侠言语中满是感激。

2019年11月8日,葛红侠年仅10岁的侄女圆圆(化名)在放学路上被一辆变型拖拉机撞成重伤,面临截肢风险,仅医疗费就花了30多万元。

飞来横祸使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肇事车主仅垫付少量的医疗费就消失无踪。就在一家人感到绝望之际,一名病友的家属提醒葛红侠,让她寻求法律援助。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葛红侠找到了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

听完圆圆的遭遇,武姗姗立即开通“绿色通道”,指派经验丰富的援助律师承办案件,并联系鉴定机构,最终圆圆获得30余万元赔偿款。案件终结后,武姗姗数次登门看望圆圆,直到孩子逐步恢复并重返校园,她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

武姗姗从2005年参加工作就进入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像帮助圆圆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守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每一名法律人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我们面对的一个案件,可能关系到别人的一辈子。”武姗姗总是提醒自己,努力用法律援助托举起正义的天平,为困难群众办好实事。

2020年临近春节,数十名农民工涌进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他们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跟随包工头刘某干活。工程结束后,刘某只发放了部分工资,剩余共计77万元没了着落,刘某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羁押。听说刘某即将刑满释放,工人去找建筑公司追薪,对方不予理睬。武姗姗迅速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前往埇桥区人民检察院沟通协调,帮助农民工维权,最终打赢官司,为55位农民工讨回了77万元欠薪。

“法律援助是助弱维权的事业,当事人往往是哭着找到我们,或者是带着委屈、怨气、怒意来到这儿,在我们的帮助下,笑容又重新回到他们的脸上。这份工作让我收获满满。”武姗姗告诉记者。

法律援助虽是无偿为群众服务,但对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不能打丝毫折扣。面对来访群众,武姗姗倡导其所在的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一个微笑、一声问好、一个座位、一杯热水、一个答复”的“五个一”服务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解决一件件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

为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武姗姗先后牵头在援助中心成立了“妇联执委工作室”“政协委员工作室”,组建了“法律专业团队志愿者”队伍,通过群众“点单”、工作室“认领”的方式,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她还坚持法援和普法“齐步走”,在宿州市400辆公交车的750台车载电视上播放《法律援助法》宣传片,扩大了《法律援助法》的影响力,提升群众依法维权意识。

(转载自8月26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