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曲折的小路上,游人如织;蓝盈盈的湖面上,悠然飘荡着一艘艘游船;春申鹿苑里,孩子们三三两两地逗着小鹿玩耍……春申湖生态公园自7月20日正式开园以来,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春申湖生态公园,俗称“老鳖塘”,为西部采煤沉陷区,通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如今被打造成深受市民喜爱的城市公园,让“城市疮疤”变身“城市绿肺”。“以前都是拉煤的大货车,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变成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真是太好了。”家住蔡家岗街道的张先生高兴地说。
春申湖生态公园是我市因地制宜打造“生态修复+文旅产业”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之一。我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是长三角地区综合能源基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因煤炭开采形成了44.35万亩采煤沉陷区,占市域面积5.3%左右,涉及人口近23万人,沉陷水面达20万亩,给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亟待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难题。
近年来,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探索出了独具淮南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实现了由“沉陷之城”向“生态之城”的华丽蝶变,经验做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推介,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因地制宜打造“生态修复+文旅产业”治理模式,在九大矿区(九龙岗—大通)采煤沉陷区、春申湖采煤沉陷区等城区基本稳沉区,实施综合治理项目,重点修复区域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昔日满目疮痍的采煤沉陷区建成了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城市湿地公园、网红打卡地。盘活资源,探索“沉陷区治理+渔光互补”转型路径,在凤台县、潘集区等未稳沉沉陷区积极探索“沉陷区治理+渔光互补”模式,同步推进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和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建设,着力打造采煤沉陷区绿色能源及生态农业基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先后建成凤台顾桥阳光电源、潘集三峡新能源等一批水面漂浮光伏项目,建成1.2万余亩生态网箱养殖基地,4000余亩红菱、莲藕浅水种植基地,沉陷区水面种植浮床水稻近日获得成功,昔日采煤沉陷区正逐步转型为绿色生态园。坚持民生为本、安全为重,探索打造避险搬迁示范样板,通过集中安置、就近安置、货币安置、购房券安置等多种安置模式推进避险搬迁,将搬迁与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城市形象提升、产业导入等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安置点64个,搬迁群众7.5万户、20.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