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

出形象塑功能“试验田”里探新路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

版次:A01  2024年08月2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用“翻天覆地”形容青浦、吴江、嘉善过去五年的发展变化,一点都不为过。从无到有的元荡路、拔地而起的方厅水院、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用五年时间,将“最江南”的蓝图一点点变成了实景图。作为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示范区更是肩负起制度创新的使命,以改革创新为己任,在青吴嘉的土地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着跨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一条“元荡路”

示范区的故事,很多人都会从元荡说起。元荡不算大,却是沪苏两地天然的省界。曾几何时,青浦杨湾村和吴江莘塔镇“隔湖相望”,不到200米的湖荡,绕行需要40分钟。

2019年11月,一体化示范区揭牌,作为先行启动区内首个动工的互联互通类项目,2020年11月,东航路(青浦)和康力大道(吴江)两条断头路跨元荡顺利对接,并贯通通车,将两地通行时间缩短为5分钟,项目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元荡路。

几年来,元荡越来越热闹:如织如练的元荡慢行桥火出圈,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打卡;即将通车的沪苏湖高铁更是一条巨龙般长卧元荡,造就了“高铁水上漂”的壮观;不远处,浦港路东延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新建的雪落漾大桥,将在沪苏省界再添一条直通“捷径”……

示范区大刀阔斧“开路搭桥”的大幕才刚刚开启。沪苏嘉城际铁路,全长170公里,由上海市境内的上海示范区线、江苏省境内的水乡旅游线、浙江省境内的嘉善至西塘线和嘉兴至枫南线“组合”而成,并在设计为“地下二层三岛五线车站”的水乡客厅站实现无缝换乘。

上海示范区线5标项目首个连续梁0号块顺利浇筑,项目高架区间上部结构连续梁施工正式拉开序幕;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江苏段苏州南站预埋工程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完工,正等待竣工验收;嘉兴南站车站主体结构顺利实现封底,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即将进入收尾阶段……近日,沪苏嘉城际的建设迎来一个又一个新进展,水乡客厅站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推进,未来,上海地铁17号线、苏州地铁10号线、嘉兴地铁3号线都将在水乡客厅区域交会。

五年来,青吴嘉境内,一条条断头路打通,一座座高架桥“横空出世”,“轨道上的示范区”近在眼前,沪苏浙三省交界原本的交通洼地,正在随着越织越密的路网,逐步抬升。

一个“会客厅”

距离水乡客厅站3公里,是长三角“原点”所在。从高处俯瞰,一座地跨沪苏浙的“四合院”跃然眼前。7月的最后一天,水乡客厅核心中的核心——方厅水院跨域步行桥全部合龙,15分钟慢行沪苏浙指日可待。

方厅水院是水乡客厅“一点一心、三园三区、三道多村”空间格局中的“一点”,是一体化标志性功能场所,在水乡客厅建设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设计方案上看,方厅水院就像一座跨域联通沪苏浙三地的“四合院”,四个角分别设置了沪苏浙皖的主题展示空间,寓意长三角三省一市向心汇聚、一体发展。方厅水院跨域步行桥全部实现合龙,标志着沪苏浙15分钟慢行方环的贯通闭环,青浦、吴江、嘉善三地通过方厅水院实现慢行畅达成为可能。

通达,只是这个跨域“会客厅”最基础的功能。按照最新计划,明年年中,方厅水院项目整体将全部完工,届时,国内首座跨两省一市的重大功能建筑将破茧而出,全新亮相,将承载跨域人文交流、重要会议、专业会展等功能,成为世界级湖区的标志节点、长三角综合展示窗口和水乡客厅的核心功能载体。

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示范区进入第五个建设年,一个个功能集聚的地标正在这片土地上拔节生长。

7月9日,华为上海青浦项目全部建成,历经三年的精心雕琢,华为全球最大研发中心终于揭开神秘面纱。2400多亩的研发中心共有104栋建筑,分为8个组团,有城市街区、有大学院落,也有广场小镇、森林小镇。这里汇聚了企业办公、研发中试、技术孵化、生产服务和配套居住等多元化功能,将引入3.5万名科技研发人才,超6000套房源的华为上海西岑单身公寓预计将于9月底竣工交付。

一个高能级的研发中心将带动多少上下游产业集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片土地正在见证奇迹的诞生。

一片“试验田”

从元荡路到沪苏嘉城际再到方厅水院的建设,示范区在跨域一体化发展上,已经“闯”出了一条新路。

元荡路修建之初,面临着跨界审批材料复杂、主体不明等诸多难题,基于快速推动项目落地的初衷,示范区开启了联合审批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跨域建设新机制,成就了沪苏嘉城际铁路规划到开工只用了一年的“示范区速度”。至方厅水院项目审批时,联合审批机制再“升级”,从“三个文件三个章”到“一个文件一个章”,极大提高了跨域项目审批的效率。而这些探索,为后续跨域项目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成为更多毗邻地区跨域项目的谋划和实施可借鉴的经验。

项目建设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相较于直观的项目建设,看不见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是示范区作为一体化发展“试验田”更为重要的使命和担当。自揭牌以来,示范区已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5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今年,示范区更是建立了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常态化总结发布工作机制,将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成果按季度发布,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2024年是示范区进入形态开发和功能培育并重新阶段的关键一年。”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卢刚说,示范区将持续探索推出一批更具“含金量”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推进“一厅三片”等重点项目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努力探索一条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