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青瓦

子 安

版次:03  2024年08月2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那是一个秋意正浓的周末,我循着年幼的记忆,回到了久别的乡下老家。车轮滚过泥土小路,一串串溅起的泥水,宛如往事的序章。蒙蒙细雨中,仿佛有无数情感的丝线,将我与这片土地重新连结。

老家的房屋已经历岁月的洗礼,可那排青瓦仍固执地附在屋檐下,仿佛在对我讲述一则又一则过往的故事。瓦片上,青苔点点,雨水在其间游走,滑落至地面,发出淅沥的低语。

我走近那些青瓦,伸手轻抚它们的肌理,冰冷、粗糙,却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每一块瓦片,仿佛都承载着家的温情与乡愁,抵御无数风雨,见证了家族的欢笑与泪水。青瓦下,是曾经奔跑嬉戏的院子,每一块石板路都显得格外亲切。细雨如烟,似乎让时间倒流,让我重回那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

推开门,老屋里显现出一种让人心动的旧时光气息。木制的家具在时间的磨砺下更显温润,那些年迈的椅子和桌子,依旧在它们原来的位置上,默默诉说着从前。走进厨房,那里的一切似乎仍旧保持着我离开时的模样:略显笨重的木制灶台、挂在墙上的厨具,还有那扇永远吱嘎作响的木门。仿佛一瞬间,就能看见母亲忙碌的身影,在灶火旁冒着热气,温暖如昔。

步出厨房,我来到了后院。那里的枣树已经长得高大茂密,它静静地伫立在细雨中,满是生机。我记得小时候,常在树下玩耍,等到了秋天,便贪婪地仰望那些挂满枝头的红枣,期盼着品尝那甜美的滋味。

后院的一角还有那口熟悉的井。井水清澈见底,仿佛可以映照出那些过往的片段。汲水时,辘辘声伴着木头与木头间摩擦的声音,构成了一曲动听的乡村协奏曲。凝望井底,倒影中的自己与往昔的影像交叠,竟让人泛起一丝不知今夕何夕的惆怅。

沿着后院的小径,我发现一片我幼时常来的菜园。菜园里种满了蔬菜,翠绿欲滴。每一片叶子上,都滚动着晶莹的雨珠,似宝石般熠熠生辉。我不由自主地弯下腰,轻抚那些带着雨水的叶片,湿润的泥土气息与蔬菜的清香,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

在这绵绵细雨中,我仿佛听到了时光的声音,看到了记忆的形状。每一滴雨落在青瓦上、树叶上、土地上,都在诉说着一段段珍贵的故事;每一个被雨水洗涤过的场景,都让我感受到家乡的温度和岁月的沉淀。

站在这排青瓦之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归属与安宁。这片青瓦,不仅覆盖着老屋,也覆盖着我对故乡不变的眷恋与情感。

随着天色渐晚,细雨未歇,我在心中默默地问:无论走得多远,这里的青瓦,这片故土,是否才是灵魂永远的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