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向未来

——我市大力推进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

版次:01  2024年08月2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张 波

我市依托江淮运河、淮河水运主通道,充分发挥交通强国、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抢抓引江济淮通航黄金机遇,统筹谋划全市港口布局和航道建设,努力构建航运顺畅、绿色智能、调控有序的水运淮南大格局。

战略规划引领发展

根据淮南航道特点、沿河产业分布、港口功能布局现状及调整规划等因素,按照淮南港总体规划,科学规划港口布局,高标准编制港口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引领港口经济发展。突出做好水运港口布局,依托淮河与江淮运河两条航运经济带,建设凤台、潘集与大通、寿县等重点港区,形成“一核两带三翼”水运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淮南港总体规划修订工作,对港口的规划范围、港口性质及功能、岸线利用、港口布局、水域布局等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

港口发展步伐快速

淮南港拥有寿县、毛集、凤台、潘集、八公山、田家庵、大通7大港区,拥有码头15座,500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45个,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级,年吞吐能力1840万吨,在建水运工程项目7个、前期项目3个。全市15家港口码头完成港口岸电设施建设31台,实现了岸电设施建设全覆盖,提前完成船舶受电设施改造任务。为加快在建港口项目建设,我市成立港口管理委员会,每月组织召开港口建设推进会,坚持每月一调度和现场跟踪指导不停歇,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今年水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5.5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3.59亿元,完成率达65.27%,同比呈持续增长态势。

航道建设成效突显

淮南市境内有淮河、茨淮新河、窑河、东淝河、淠淮航道、淠河等通航河流9条,航道总里程396.6公里,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工程的全面实施,将淮河航道等级提升为二级。我市加快推动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工程(淮南段)、引江济淮工程淮南段建设;推进窑河—高塘湖航道复航工程前期工作,打通窑河、淠河等部分碍航航道,加快淠淮航道、茨淮新河等支流航道等级提升,构建以淮河和江淮运河为主干,窑河、茨淮新河等航道为支线的羽状航道网。配合省港航集团推进淮河航道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航道图、信息化管理中心、信息化感知应用采集、传输网络、系统平台,安装智慧航道监控系统,设置信息化管理中心。

引江济淮工程贯穿我市南北约95公里,并于2023年8月16日进入试通航阶段。淮河、江淮运河“一纵一横”两条黄金水道使我市境内二级航道总里程达到200公里,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货物通过水路进入长江中上游将缩短300至400公里,水运呈以淮河和江淮运河航道为主干,窑河、茨淮新河等航道为支线的羽状航运网络。

发挥优势通江达海

我市充分发挥江淮运河与淮河交汇节点优势,推动淮南港吞吐量迅速增长。据统计,自江淮运河淮南段试通航,截至2024年8月16日,从长江途经江淮运河进入淮河共有运输船舶4530艘、运输货物约830万吨,从淮河途经江淮运河进入长江共有运输船舶6144艘、运输货物1232.85万吨。1-7月份,全市完成港口吞吐量929.60万吨,货运量6185万吨,货物周转量354.33亿吨公里,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80.83%、68.72%、70.86%,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淮南煤炭、水泥等货物可以由江淮运河航道直通芜湖港,比绕行京杭运河节约运距300余公里,且比铁路运输成本更低,这将积极推动淮南煤矿、粮食等大宗货物“通江达海”,全面拓宽了贸易渠道,促进淮南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和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