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三个会”推进民族乡村改革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朱创国

版次:A01  2024年08月2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板凳会’改变以往宣讲的被动接受,设置讨论环节,用‘拉家常’的形式让参会党员积极发言讨论,谈感受、讲愿景,特别是结合强农惠农政策和土地制度改革,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很受群众的欢迎。”近日,寿县陶店回族乡湖滨村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确保基层党员学习有收获、思想受洗礼,寿县陶店回族乡创新学习方式,重点开好“板凳会”“车间会”“线上会”三个会,迅速掀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热潮。

该乡开好“板凳会”,让全会精神深入寻常百姓家。村党总支牵头,党支部落实,结合农村实际,精心提炼全会精神,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使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土味方言”拉近党员距离,全会精神由党支部书记或者驻村工作队长主讲,地点选在党员相对集中的村民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全会主要议程、重大成果、重要决定娓娓道来,农村党员听得懂、受启发。“量体裁衣”回应基层关切,对全会精神,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基层关心关注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农惠农政策和土地制度改革等内容进行了重点讲解,让农民党员充分了解党中央关于“三农”的重大决策。“互动环节”确保宣讲质量,为下一步干好本职工作、发挥先锋作用统一思想。

该乡开好“车间会”,让企业党员跟进学习不掉队。陶店回族乡党委切实发挥非公党建指导员作用,深入企业,组织党员开展全会精神学习,让非公企业党员接受全会精神洗礼,“短小精悍”让生产学习两不误。

“乡党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繁忙、下班后很难聚齐的特点,利用休息间隙,采用短平快的方式,精简讲稿内容,不拘泥会议形式,把全会精神的主要内容尽可能说全讲透。”陶店回族乡“乡村民俗振兴产业”基地安徽欧露雅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纪汝兵告诉记者:“这种直奔主题,回应企业关心关注的形式效果很好。”

“车间会”设置问答环节,让企业主、党员、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直接提问,就他们关心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等问题一一作解答。“以讲促干”激发党员主人翁意识。在全会精神宣讲过程中,党建指导员、党支部书记让党员员工参与进来,就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等建言献策,进一步汇聚智慧力量。

开好“线上会”,让流动党员远程参与有收获。陶店回族乡外出人口众多,乡党委采取“线上”形式,让流动党员第一时间了解到全会精神。“线上推送”让全会精神“一秒”送达。依托4个村的流动党员微信群、驻沪流动党支部微信群,乡党建办及时将全会精神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送在群里,并督促党员点击学习;“线上会议”确保全会精神学习质量。利用微信视频、腾讯会议等线上工具,分村召开流动党员会议,由村党总支书记亲自主持、亲自宣讲,结合流动党员学习工作实际,对全会精神进行系统讲解,激发广大流动党员流出不褪色、流出更有为。“线上测试”让全会精神学习更有趣味。乡党委精心筹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线上测试,以村为单位,以线上抢答为测试方式,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在线答题,答题结束后根据答题情况排名,名次靠前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以活泼有趣的形式激发党员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