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记者 代 敏 通讯员 徐亦舒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当前,合肥正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一系列面向前沿技术产业的新成果、新动能不断涌现。
新型显示“一路高歌”
机械臂上下翻飞,生产线有序传输……炎炎夏日,在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一块块比名片还薄、比双人床面积还大的10.5代线液晶玻璃基板,通过自动化连廊源源不断地从康宁显示科技工厂传送到这里。
“目前,全球出货的每四块屏就有一块来自京东方。”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区域总经理丁光辉介绍,LCD液晶面板领域的整体以及五大主流应用市场,京东方的出货量以及出货面积连续多年保持全球首位。
作为全球显示产业龙头,京东方提出了“屏之物联”发展战略,让屏集成更多功能、衍生更多形态、植入更多场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半导体显示为核心,物联网创新、传感、MLED、智慧医工融合发展的“1+4+N+生态链”业务架构。合肥是京东方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现如今京东方在合肥的布局基本涵盖了“1+4+N+生态链”业务架构全链条。
行业专家欧阳钟灿认为,AMOLED高世代线的关键技术指标和生产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国显示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维信诺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的落地,将为我国显示技术的自主研发、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带来新的机遇。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显示面板制造的城市之一,在新型显示领域,合肥实力强劲,已集聚京东方、维信诺、视涯科技、全色光显、康宁、彩虹、欣奕华等一大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年产值超千亿元。
2023年,全市新型显示产业产值1016.8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产值572.17亿元,同比增长31%。去年9月,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及竞争力研究》中,合肥荣登“中国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名单榜首。
“量子大道”越走越宽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合肥市正全力开辟空天信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在合肥高新区,短短几百米的云飞路,聚集着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等诸多以“量子”命名的科技企业,被称为中国的“量子大道”。
机器运行发出低沉的嗡嗡声,设备指示灯光如星火般闪烁……近日,记者走进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验机房,看见工作人员正在专心调试设备。
据介绍,截至2024年7月,国盾量子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550项。根据德温特国际权威专利数据库的数据,公司在量子通信相关领域的同族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合肥市积极开辟量子信息“未来赛道”,聚力打造“量子科技”与“量子产业”双高地,实现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术应用和量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世界领先水平处于整体并跑、部分领跑态势。目前,全市集聚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6家,居全国城市首位,量子信息产业相关专利数量居全国前列。
首个国家级“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挂牌运营,全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投产,超导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已实现交付……属于合肥的量子奇迹层出不穷。“量子钻石系列”精密测量仪器、“量子电流互感器”、电子顺磁共振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高端仪器设备,应用于科研教育、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生物医学、工业领域、能源勘探等领域。这是合肥贡献给全国乃至世界的量子应用场景。
近年来,量子信息领域重大产业化成果不断诞生,“量子密话”等一批实用化的量子安全应用加速走向实际生产生活,合肥的“量子大道”越走越宽。
接下来,合肥将继续拓展应用场景,构建量子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合肥超量融合计算中心,推动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在政务、能源以及人工智能等诸多新兴领域产业化应用,探索“量子+”赛道创新和“+量子”跨界融合发展。
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
合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之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竞相布局,加码投资。
今年1月,中国AR行业独角兽企业和工业元宇宙领航者——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与新站高新区正式签约,工业元宇宙总部、生态中心及研发中心三大项目落地合肥;5月,云岫全球科创总部正式落户合肥;6月,长三角地区eVTOL头部厂商览翌航空整体迁址包河经开区……
为何如此多的头部企业选择在合肥投资兴业?
“维信诺落户合肥,因受合肥对显示产业的理解、对发展的政策扶持,正是合肥与维信诺的‘双向奔赴’,才实现了显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采访中,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高远峰感慨道。
近年来,合肥发挥国资领投作用,建立“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模式,累计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超过16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增值收益超过600亿元,国有资本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经验。同时,构建基金风投体系,打造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天使基金等为代表的“基金丛林”,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
近十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7.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30.2%提高到54.7%。202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1%,占规上工业比重54.7%。新增百亿产值工业企业6户、总数22户。
“以投带引”的合肥国资平台产投模式、“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共担风险创投氛围等,正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这座城市的产业不断攀高、焕发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