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5月下旬,省临委在武汉法租界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传达中央指示,讨论恢复安徽省各级党的组织、发展工农运动和创造条件回安徽开展工作等问题。随后,淮南地区中共党的组织也成立起来。
寿凤临时县委的成立。1927年7月中旬,省临委与在武汉的寿(县)凤(台)籍党员取得联系后,指定薛卓俊、朱松年、许一清、曹广化等组成中共寿凤临时县委,并派遣他们立即返回家乡,在白色恐怖尚未蔓延之前,自上而下地恢复、整顿和发展组织。临时县委成员返回后,大多数通过关系进入了教育界,以教师为公开身份开展革命活动。经过短时期的艰苦努力,恢复和建立了小甸、瓦埠、汤王、姚皋、上奠、大井、张嘴、董庄、吴山等支部,窑口特支,以及石集、堰口、保义、城关4个特组。年底,在小甸集成立了寿县第一个区委——中共瓦埠区委,书记曹鼎。1928年2月,建立了中共凤台特别支部(化名冯德芝)。
寿县县委的成立。1928年3月,在中共皖北特委的指导下,寿县各界人士在东大街福音堂召开反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大会。寿县党组织利用这次反蒋大会之机,接着举行全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寿县县委,书记王影怀。会后,党员分赴各地开展宣传和组织活动,建立了史大郢特支、正阳独立支部、廖家湾支部(后改为廖家湾区委)、汤王区委、高皇特支、王圩孜党小组等党的地方组织。这一时期,有党员300余人。后分别在瓦埠召开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寿县代表大会。
凤台县委的成立。1929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暂时取消安徽省临委,将省临委所辖区域分为4个中心区域,成立中心县委,直属中央领导。6月初,阜阳中心县委成立,领导阜阳、颍上、凤台、太和等县的革命斗争。为了加强对凤台革命工作的领导,阜阳中心县委决定成立中共凤台县委,由寿县县委特派员刘启元负责筹备。凤台县委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人和农民运动,成为当时阜阳中心县委所辖区域内党的基础和革命斗争较好的地区。10月,受阜阳中心县委派遣,李襄言到田家庵建立了中共淮矿特别支部,并任支部书记,隶属凤台县委领导。此后,淮矿特支陆续在大通矿警队中建立了士兵支部,在九龙岗煤矿建立了矿工支部,在洛河镇建立了工人特支。淮矿特支于1931年8月停止活动。
阜阳中心县委在田家庵。鉴于阜阳斗争形势异常恶劣以及淮南地区的产业工人较为集中,1929年12月11日,阜阳中心县委机关迁到淮南田家庵,12日,召开扩大会议,撤销凤台县委,党的基层组织由中心县委直接领导,并将淮南煤矿作为工运工作的中心区域。这时期,中心县委还领导开展了党内反对托派的斗争,有效地加强了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后于1930年6月迁回阜阳南乡的小田集。
皖北中心县委在寿县。中共中央为加强鄂豫皖苏区周围白区工作的领导,发动游击战争,决定在寿县和合肥分别成立皖北、皖西两个中心县委。1931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巡视员方运炽在寿县上奠寺主持召开寿县、凤台、阜阳三县党的联席会议,成立中共皖北中心县委(即寿县中心县委)。会议根据当时党的中心任务,利用寿县控扼长淮、接近津浦、毗连苏区,夺取寿县就能控制皖北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在寿县发动武装暴动,开展扩大苏区外围的斗争。中心县委机关设在正阳关,指导寿县、凤台、阜阳、颍上、太和、固始、新蔡、息县、霍邱等9县工作,后又增加指导涡阳、蒙城2县。中心县委隶属苏区的皖西分特委领导(后隶属皖西北特委领导)。皖北中心县委成立后,寿县县委撤销,寿县党组织直属中心县委领导。
寿县和凤台两县县委的改组和重建。1931年8月,随着形势发展,为加强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将皖西(合肥)、皖北(寿县)两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机关设在合肥。皖北中心县委撤销后,寿县县委重新组建,隶属皖西北中心县委领导。(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