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苏东坡寻味

——读林卫辉《此生有味》

版次:03  2024年08月2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吕 峰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苏东坡,其中一个肯定是吃货,《此生有味》是吃货林卫辉眼中的吃货苏东坡,唯有吃货能理解吃货,唯有诗与美食不可辜负。此书是一本妙书,勾勒出一幅苏式风味的美食地图,读来有生活的烟火气,亦有历史的况味,实在是妙。

在《此生有味》一书中,林卫辉独辟蹊径,以苏东坡关于美食的诗文为线索,贯穿他始于眉山后流转于各地任官、游历的人生经历,书中列举了七十余种食物,并以此为媒介,还原了苏东坡笑中带泪、有滋有味的吃货人生。书中有海货河鲜,如刀鱼、白鱼、河豚、青蟹;有山珍野蔬,如乌菱、白苋、竹笋、枸杞芽;有粗茶淡饭,如豆粥、东坡鱼、蚝仔粥、玉糁羹;有点心零嘴,如寒具、为甚酥、无核枣、蜜渍荔枝,均让人垂涎。

作为一名徐州人,我最先读的是徐州美食篇,如《燕麦饭》《铁甲波棱》《徐州辣汤》等。对那些吃食我是无比熟悉的,尤其是辣汤,徐州人都喜欢喝。徐州的辣汤铺子也多,每天早上,铺子恍若菜市场,人声鼎沸,颇有百鸟朝凤、万民朝市之气势,店内店外,全是喝辣汤的“呼啦”声,或佐以包子,或佐以油条,或佐以烧饼,怎么喝都不厌烦,绝对是暖胃暖心的人间烟火。

在徐州提及辣汤,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个子丑寅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州,上任不到半年,即遭遇了百年不见的黄河决口。面对汹涌而至的滔滔洪水,苏轼亲率民众筑堤护城,护佑了一方平安。因黄河夺泗入淮,鱼儿亦随水泛滥,捕不胜捕。苏轼命人将捕来的鳝鱼辅以佐料煮汤,并将之记述于《河复》诗中:“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成为辣汤之雏形。

在诸多的东坡美食中,名声最显赫的当属东坡肉,其前身是徐州的回赠肉。抗洪胜利后,百姓杀猪宰羊,送至知州衙门,以表心意。苏轼却不居功,“父老何自来,花椒袅长江。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他命厨师将百姓送来的猪羊肉等烹熟,又回赠给百姓,因此而得名。后来,他在黄州加以改进,成了色香味俱佳的东坡肉。一块猪肉,虽微不足道,苏轼却吃得兴起,专门作了一首《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虽寥寥数句,却道出了炖肉的精髓,实为精要之谈。

苏东坡不善饮酒,却对酒喜爱有加,并且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诗词、散文、书信里,飘拂着美酒的芳香,刻画着他品酒的神趣姿态。在贬谪的途中,他尝到不少醇香芬芳的美酒,它们也见诸《此生有味》书中,如:糯米酿的“罗浮春”,麦曲酿的“真一酒”,龙眼酿的“桂酒”,柑橘酿的“蜜柑酒”,荔枝酿的“紫罗衣酒”,此外还有中山松醪、桑洛酒等,透过这些美酒和美文,可以窥得一个微醺的苏东坡,他穿林打叶,竹杖芒鞋,蹒跚向我们走来,是那么可爱,那么可亲!

一个人的德行和操守其实就藏匿于其日常里的一箪食一瓢饮,苏东坡显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陈立在推荐这本书时,写道:“在世间漂泊,无论人情冷暖,还是宦海浮沉,总能够寻找到美味儿来鼓励自己、安慰自己,能够以美食为桥梁建立起快乐。”苏东坡是这样豁达、圆融的人,林卫辉亦是这样的人,可谓是苏东坡的千古知音。他从苏东坡对饮食的制作、嗜好、态度等,探寻其思想、情感变化过程,从中找寻其所处时代的发展轨迹,读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的人生是一种达到了圆融极致、无往不适的人生境界,正所谓“真名士自风流”,这种境界是学不来的。我辈虽不能至,但仍向往之,我期待着有一天,能沿着《此生有味》的美食地图,去寻味觅吃,去尝一尝那些独具特色的美食,去探寻历史的残梦,让心获得温暖,让情感得到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