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分蛋糕”为“挣工分”

——我市DIP付费改革有效降低医保支出切实维护基金安全

版次:01  2024年08月2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贾 静

2020年,淮南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改革试点城市。改革实施以来,我市围绕“抓扩面、建机制、打基础、推协同”四个工作目标,扎实推进DIP付费改革工作,在全市范围将对医疗机构单独定额下的按项目付费方式,转变为更加高效的DIP按病种付费方式,新的付费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建立起规范化、精细化的医保支付管理体系。

群众看病就医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共同支付给医疗机构,其中医保基金支付约占医疗总费用的60%左右。传统上,医保基金采取“按项目付费”的方式,根据药品、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的范围和报销比例,计算出医保报销部分的费用,不超过年度医保定额的部分,医保基金直接支付给医疗机构。按项目付费优点是简单便捷,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诱发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过度医疗”屡禁不绝、患者权益和医保基金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DIP付费后将“诊断+治疗方式”的组合作为支付单元,药品、耗材、医疗服务等项目从原来的收入变化为成本。医疗机构纷纷转变经营理念,主动控成本、强管理,向内部改革要效益的动力增强。自改革以来,我市不断优化病种分组目录,从2021年的4185组,扩增到2022年的4362组,再扩增到2023年的4640组,确保支付单元精准科学。医疗机构的时间消耗指数从2022年的1.03下降至2023年的1.02;费用消耗指数从2022年的1.04下降至2023年的0.96;医院CMI值(病例组合指数,指数值越高表明医院治疗病例的技术难度越高)从2022年的0.9562上升至2023年的0.9735;三四级手术例数上升14.44%。医疗机构逐渐完成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管理”的运营观念转变。

患者就医负担逐步减轻,就医便利性逐渐提高。2023年全市住院患者次均费用为6490.83元,比2022年的7398.52元下降了907.69元;2023年全市平均住院床日7.05天,比2022年7.42天下降了0.37天;2023年患者次均个人负担费用为1985.56元,比2022年的2170.93元下降了185.37元。特别是落实基层病种“同病同价”后,基层医疗机构收治患者的积极性提高,高等级医疗机构收治此类患者积极性下降,三级医院基层病种收治数量占比从改革之初的60%以上,逐步降低至现在的30%左右,有效引导了分级治疗,也方便了患者就近就医,节约了交通、住宿等社会成本。

医保基金使用效能进一步提升。经过支付方式改革,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实基金监管长效机制等措施综合发力,我市逐步实现了医保基金收支平衡。2023年度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实现当期结余,居民医保可支付月数为9.92个月,位列全省前列。2023年度职工医保DIP结算率为100.51%,居民医保结算率为98.98%。通过科学的总额预算制定,满足了医疗机构的改革预期,引导医疗机构相向而行,逐渐形成了以医疗服务结果为导向的科学支付体系,既保证了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得到充分使用,也保障了住院参保群众得到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