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为笔,“根”续艺术人生

——记广德市皖南朝晖竹木雕刻博物馆馆长靳朝晖

版次:04  2024年08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人物名片

靳朝晖,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等。

人物寄语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要始终秉承恒心、匠心、初心,用实际行动阐释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真正内涵。

8月6日,烈日炎炎,刚从上海出差返回广德市的靳朝晖顾不上休息,一头扎进自己的竹木雕刻博物馆,开启新一轮打磨精品的创作历程。“这些作品由根而生,每一件都要精心选材、用心揣摩、精雕细琢,没有匠心,难为精品。”靳朝晖攥紧刻刀,沿着树根纹理沉着游走,木屑纷纷扬扬如雪飘落。

今年56岁的靳朝晖,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雕刻技师、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江淮工匠、安徽省高技能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荣膺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他是安徽省皖南竹木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小生长在享有“中国竹子之乡”美誉的广德市。受父亲影响,他自幼就喜爱竹刻,经常收集竹木原料。别人眼里的烂竹木,他却敝帚自珍。从小学二年级起,家人就让他跟随上海下放宣城的知青潜心学习工笔画,这为其日后的雕刻艺术打下基础。

1985年,高中毕业的靳朝晖毅然选择从军报国,最终光荣地成为一名海军潜艇战士。尽管潜艇训练艰辛异常,但一旦有空,靳朝晖就会写写画画。他的素描灵动自然,屡获好评,很快成长为部队文艺骨干,负责打理黑板报、宣传栏。

1990年,靳朝晖光荣退役。经过几年生意场的淬炼,他决定弃商从艺,一门心思扑在根雕艺术上,成了别人眼里的“根痴”。他靠着自学、钻研竹木雕刻艺术,最终创作出了几百件根雕艺术品,并屡屡在国家级、省级展会中斩获佳绩。其中,《神算》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恩》荣获十二届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金玉满堂》获得安徽省非遗雕刻技艺大展金奖、《降龙》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早在2004年,他便有了创办竹木根雕博物馆的想法。在其积极奔走下,2013年,“皖南根雕”成功申报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5月,皖南朝晖竹木雕刻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2014年申报并建成“皖南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第二批传习基地。

一直以来,靳朝晖注重技艺传承,先后与宣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合作,通过举办展览、授课、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宣传皖南根雕这门技艺。2017年,他与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太极洞风景区合作,投资建设五色谷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将其打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作、交流展览和交易主要场所。

靳朝晖在踏实创业的同时坚持“授人以渔”,在工作室设立“退役军人拓展基地”,将其打造成为退役军人交流沟通、教授技艺的重要平台。他还先后参与“栋梁工程”“困境尖子生助学”“希望包暖冬行动”等公益活动,连续三年参与“99公益日”线上捐资助学活动。

(转载自8月10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