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听夏

路来森

版次:03  2024年08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小时候,门前有一方池塘。

多年来,我始终觉得:夏日的池塘,似乎更适合于“倾听”。

听蛙鼓,听蝉鸣,听人们的嬉笑声。

第一阵蛙鼓声,是来自春末夏初;那是春的暮曲,是对夏的召唤。母亲听到第一阵蛙鼓声,总忘不了嘟囔一句:“蛤蟆打哇哇,再有四十天吃馉馇。”乡下人称蛙的鸣叫声为“打哇哇”,好似小孩用自己的小手,拍打着张着的嘴巴,发出一声声“哇哇哇”的稚嫩的声响。叫人觉得好娇憨,好亲切。馉馇,就是水饺,眼下,再有四十天,就可以吃到新麦水饺了——那里面,寄托了一份对丰收的期望。

池塘里的青蛙,真多。平日,似乎大多隐藏于岸边的水草中,人一走近,就扑通扑通地争相跳入池塘里,在池塘中,砰起一个个漩涡,然后将自己的身体,沉于旋涡中。中午时分,天气过热,青蛙们就浸在池水中,只是将自己的脑袋露出水面,载浮载沉,呱、呱、呱……地叫着,有气也无力。青蛙叫得最欢的时候,是在一场夏雨之后。塘水骤然增多,水草、空气都是湿润润的。一只青蛙,率然叫起,跟着,其它的青蛙也随声欢叫起来;此起彼伏,越叫越响,越叫越欢,仿佛铆足了劲,展开了一场蛙鸣的比赛。

青蛙,遇一场雨,竟是这样的一份欢愉,也叫人欢喜。

夏日晚间,全家人常常会在大门外乘凉。靠近池塘,蚊虫就特别多,于是,祖母就燃起艾草绳。立时,艾草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艾草的香,是一种“幽深”的香,它通向时间深处,最是能让人于静默中陷入沉思。在弥漫的艾草香中,一家人闲聊,或者围着祖母,听她讲那些过去的事情。一阵阵水草的清香,从南面的池塘中吹来,便觉得这个夏夜,也变得清爽起来。蓦然间,池塘里的青蛙,就叫起来了。一声声,一阵阵;空气中,仿佛刮过凉凉的风,风中还氤氲着湿湿的水汽。于是,全家人的闲聊,戛然而止,只是专心去倾听那阵阵的蛙鸣。夜静,人亦静;蛙的鸣声,就显得格外清脆,嘹亮;倒是愈加反衬了夜的宁静了。望向天空,天上星云密布,感觉天空,好高,好远,“高远”成一道猜不透的谜语。

夏夜,陷入一片幽微之中。

就静心去倾听那阵阵的蛙鼓声吧;天籁之音,莫过于此了。

许多人,厌恶于蝉的聒噪;可是,炎炎的夏日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若然没有了那一阵阵的蝉鸣,那些夏日的中午,又该是多么地让人寂寞啊。

蝉,似乎特别喜欢柳树。每至盛夏,蝉盛的时节,池塘北岸的几棵大柳树上,总会落满了蝉。那份蝉鸣声,真是响成一锅粥,一锅黏稠的声响之粥。翻滚着,搅动着,冒出郁郁的蝉鸣之香。中午,我常常拖一领草席,到柳树荫下乘凉。人躺在柳荫下,先是静静地望着柳枝上蠕动的蝉,然后,就在阵阵的蝉鸣声中,睡去了。

如今想来,那真是最浪漫的午睡了。

夏日池塘,还有更浪漫的事情。池塘的白天,是男人的天下;可一进入晚间,池塘就成了女人的天下了;大姑娘小媳妇,成群结对,进入池塘,洗澡浴身。女人们嬉戏、泼水、喧闹,生发出一阵阵畅快的说笑声。

多年之后,想及此事,觉得,那些夏夜,真是浪漫极了。那女人的说笑声,该是夏日池塘最美的声音;她们赋予了一方池塘一份绵醇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