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这个看似遥远却又近在咫尺的健康威胁,正悄然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冠心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冠心病的定义、成因、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全面了解这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一、冠心病的成因
1.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冠心病病史的人,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尤其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3)性别:男性在55岁之前,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而女性在绝经后,患病风险逐渐接近男性。
2.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高血脂: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过多的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加速斑块的形成。
(3)糖尿病: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壁,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4)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5)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6)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代谢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7)不健康的饮食: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以及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都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8)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二、冠心病的症状
冠心病的症状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常见的症状包括:
1.心绞痛
(1)典型心绞痛: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疼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情况下诱发,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2)不典型心绞痛:疼痛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痛、肩背部疼痛等,容易被误诊。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症状较心绞痛更为剧烈和持久。患者常感到持续的胸痛,伴有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濒死感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3.无症状心肌缺血
部分患者在冠状动脉狭窄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在心电图检查或其他检查中发现心肌缺血的证据。
三、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的改变。但在无症状或心绞痛未发作时,心电图可能正常。
2.动态心电图
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变化,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的心肌缺血。
3.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可以清晰地看到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程度和范围。
4.心脏超声
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肌的运动情况,有助于诊断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5.心肌酶谱检查
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受损,心肌酶会释放入血,通过检测心肌酶的水平可以辅助诊断心肌梗死。
6.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
四、冠心病的治疗手段
1.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2)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3)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症状。
(4)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有助于改善心室重塑,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介入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通过穿刺血管,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狭窄部位,进行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使血管恢复通畅。
(2)冠状动脉旋磨术:对于严重钙化的病变,可采用旋磨术去除钙化斑块,再进行介入治疗。
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俗称“心脏搭桥手术”,当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弥漫,不适合介入治疗时,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取自身的血管(如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等),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旁路,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供应心肌。
4.生活方式调整
(1)健康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等。
(2)适量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戒烟限酒:戒烟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同时应限制饮酒量。
(4)控制体重: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实现。
(5)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学会放松和减压。
五、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1.一级预防
针对尚未发生冠心病的人群,采取措施预防危险因素的形成和发展。
(1)健康教育:普及冠心病的防治知识,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
(2)控制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保持健康的体重,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
2.二级预防
(1)针对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采取措施预防病情的进展和复发。
(2)坚持药物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用药物,定期复查。
(3)生活方式干预: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定期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血糖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但通过了解其成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以及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风险,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关爱心脏健康,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冠心病的困扰,拥抱美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系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