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同年9月,他又接受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聘请,担任学校教务主任。时值全国掀起赴欧勤工俭学活动,经他奔走和推动,以二农为主的一批芜湖学生赴法留学。高语罕在“二农”期间,组织学生运动,传播新文化,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二农”师生一直站在前列,举行过声援和响应北京学生“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惩办卖国贼”的示威游行、宣传演说,以及抵制日货等系列爱国民主活动。
高语罕在“二农”工作仅半年,又来到芜湖萃文中学担任监学。在这期间,他深入社会,调查劳苦大众生存状况,撰写了《芜湖劳动状况》一文并在《新青年》杂志发表。
1920年10月,高语罕接受校长刘希平聘请,重返省立五中。1921年6月2日,安徽省城安庆发生军阀当局屠杀请愿学生的“六二”学潮,高语罕和省内一批教育界人士组织“六二”惨案后援会,领导芜湖及全省师生积极声援。8月至10月,他率领芜湖学生骨干赴安庆开展斗争,贿选的皖省第三届省议会被推翻,北洋政府任命的省长李兆珍被驱逐,取得这两场斗争的胜利,高语罕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1925年,高语罕从德国留学回国,回芜湖指导建党工作。同年,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的校园内有了共产党人的活动,中共安徽省第二届临委机关一度就设在校园内。在党、团组织与民主进步师长卢仲农、高语罕、王肖山、汪雨相等的启迪与带领下,“二农”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后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干部,薛卓汉、李慰农、陈原道、王培吾、王效亭等还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安徽省第一个党组织——小甸集特支成立时共有8名党员,其中薛卓汉、徐梦秋、曹蕴真、徐梦周、方运炽5人都曾经在芜湖“二农”和“职校”求学,在高语罕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如曹蕴真1920年考入“二农”后,在高语罕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目睹国家山河破碎,人民日不聊生,心中就播下“改造社会”的种子,曾写诗明志:
祖辈辛勤夜不眠,严君整日重担肩。
频遭欠岁难温饱,那堪兵燹苦连年。
国事纷纭病夫态,山河破碎不忍看。
寻求真理狂澜挽,展望神州换新颜。
1923年7月,曹蕴真和徐梦周等被录取到上海大学读书,经施存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返乡后创建了“二三同志”的中共小甸集小组。同年12月,直属党中央领导的中共小甸集特支正式成立,曹蕴真担任书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安徽省建立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在安徽省党史中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