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健康的隐形“杀手”

刘宏达

版次:A04  2024年08月0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1.头痛

脑供血不足时,患者常出现头痛症状,可能表现为全脑憋胀痛。这种疼痛可能与脑功能障碍、脑血管痉挛、血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2.头晕

头晕是脑供血不足的常见表现,患者会感到头部昏沉、眩晕,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行走和平衡。

3.记忆力减退

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影响了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4.睡眠障碍

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失眠、多梦、易醒等睡眠问题。

5.肢体麻木

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一侧肢体或面部出现麻木感,严重时甚至影响肢体活动。

6.突然跌倒

在行走或活动过程中,因脑部供血瞬间减少,可能出现突然跌倒的情况。

7.意识丧失

当脑供血严重不足时,可能会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这是一种较为危险的情况。

脑供血不足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例如,可能导致脑梗死,造成瘫痪、失语、认知障碍等不可逆的后果;可能引发脑出血,对脑部细胞造成严重损伤;还可能出现脑水肿,增大颅内压力,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长期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导致脑萎缩、脑血管病变、脑血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二、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方法

1.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主要包括对患者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测量,以及对患者病史的详细询问。通过测量血压,可以了解心脏的功能,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提示存在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病史询问则能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是否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信息对于初步判断脑供血不足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项目众多,常见的有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测定等。血常规能判断有无贫血、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可了解凝血是否异常;血糖、血脂测定能检查有无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如果血糖、血脂指标异常,可能会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循环障碍,进而发生脑部供血不足。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医生明确病因,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3.影像学检查

(1)经颅多普勒超声:这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查头颅中主要动脉的各种生理参数,能观察大脑动脉有无畸形、管径增宽、血流速度改变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脑供血不足的原因和病情。

(2)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头颅血管,帮助医生判断脑血管有无狭窄、闭塞等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头颅CT和磁共振:可以排查大脑是否发生了器质性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还能判断是否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

(4)脑血管超声检查、CT脑血管成像、磁共振脑血管成像:能进一步对脑血管进行检查,发现血管的狭窄、阻塞等问题。

三、脑供血不足的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

饮食对于预防脑供血不足至关重要。日常应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黑木耳、西红柿、洋葱等新鲜蔬菜,以及苹果、香蕉等水果。适量食用鱼、瘦猪肉等,补充优质蛋白质。同时,要减少高脂食品、高盐食品和高糖食品的摄入,避免血液变得黏稠,增加血管负担。据研究,每日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会使血管硬化的风险提高[X]%。

2.适当锻炼

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球等有氧运动,每次30至40分钟,每周至少5天。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体质,增强脑部血管的弹性和韧性。例如,坚持每周进行5次慢跑锻炼,能有效降低脑供血不足的发生概率。

3.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治疗。定期体检,监测各项指标,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应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对于已经出现脑供血不足前兆症状的人群,更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用药改善大脑血液循环,防止病情恶化。

4.调控基础疾病

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控制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病。积极治疗这些疾病,能够有效预防脑供血不足的发生。比如,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显著降低脑供血不足的风险。

四、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式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是脑供血不足治疗的基础。首先要去除危险因素,如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患者应戒烟、禁止过度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方面,要清淡、均衡,多吃新鲜蔬果,少吃高油、高盐、高糖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脑供血不足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脑血管狭窄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能有效阻止血小板凝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可使血液畅通,降低脑缺血发作风险;扩张血管的药物,如尼莫地平,有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养血清脑颗粒常作为首选药物。此外,对于有颈椎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还可使用颈复康等药物。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血管狭窄严重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当颈动脉狭窄超过70%时,可考虑采用这两种手术方式来解除血管狭窄,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但手术治疗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总之,对于脑供血不足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作者单位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