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倡导简约婚俗弘扬文明风尚

版次:A01  2024年08月0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今年以来,市文明办指导各基层单位,认真细化村规民约,出台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报备制度,有效倡导简约婚俗、弘扬文明风尚。

开展主题宣讲。全市各县区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文化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挥志愿者作用,会同关工委、司法、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成立志愿者队伍,根据各自辖区摸排上报信息,上门劝导宣讲,提倡文明婚俗。各县区依托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移风易俗知识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介绍高价彩礼带来的不良影响,积极倡导文明节俭的婚俗新风。同时,向市民群众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结合典型案例宣传其中“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条款,强化广大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积极呼吁广大妇女及家庭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反对攀比之风,营造时尚文明的婚嫁新风尚,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讲座58次。

强化氛围营造。全市各县区广泛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态化开展文明婚俗教育,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寿县作为婚俗改革试点县,县文明办联合多部门联合举办“不要彩礼 要幸福”集体颁证活动,积极引导结婚新人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反对铺张浪费,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村风、民风和社风的转变。凤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集体婚礼结良缘 移风易俗倡新风”宣传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婚俗。大通区举办“以爱为约、以婚为证”首届户外集体婚姻登记颁证仪式以及“篝火星空,烧烤party”青年联谊活动,通过现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恋爱观、婚姻观,自觉抵制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倡导婚事新办简办,着力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文明婚嫁新风尚。其它各县区充分运用横幅、LED屏等媒介进行宣传,在主干道、公共场所等地设置“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牌,开展聚焦婚事新办和“零彩礼”宣传活动,将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等理念传播到家家户户。截至目前,各县区开展专项婚俗理念教育活动50多场次,悬挂宣传标语横幅200余条,LED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标语300余条,发放倡议书5000余份。

树立典型示范。全市各县区积极发挥党员干部模范示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承诺从自身做起,婚嫁一律从简,坚决抵制铺张浪费活动,全面落实操办婚嫁事前报备、事后报告制度。选树基层先进代表,把反对高价彩礼、推动文明婚俗作为评选表彰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道德模范、好婆媳好妯娌的重要条件。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引领带动作用,当好社会新风的排头兵,积极践行“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的号召,做新时代风尚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引领者。

(本报通讯员 王 磊

本报记者 李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