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认识与防治知识解析

郭小毛

版次:A03  2024年08月0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众多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中,白血病无疑是其中颇具威胁的一种。它不仅侵袭患者的身体健康,更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白血病的世界,深入了解这个疾病的方方面面。

一、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正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会分化成各种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然而,当造血干细胞发生癌变,不受控制地增殖,并分化障碍,大量异常的白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累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这些异常细胞还会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就导致了白血病的发生。

二、白血病的分类

白血病的分类方法众多,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是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其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

1.急性白血病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常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成人中更为多见,症状与ALL相似,但病情往往更为凶险。

2.慢性白血病

(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见于老年人,起病隐匿,早期常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因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贫血、感染等症状。

(2)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又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特征性的表现是费城染色体阳性和BCR-ABL融合基因的存在。患者在慢性期通常症状不明显,可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等症状;加速期和急变期时,病情会迅速恶化。

三、白血病的症状

白血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常见的症状包括:

1.发热

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感染、肿瘤细胞释放的致热因子等引起。患者往往表现为持续或反复的高热,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2.贫血

由于白血病细胞抑制了正常红细胞的生成,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慌等贫血症状。

3.出血

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容易导致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包括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4.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白血病细胞浸润肝脾和淋巴结,可引起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患者常可在肋下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5.骨骼和关节疼痛

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骼和关节时,患者会出现骨骼和关节疼痛,尤其是儿童患者更为常见。

6.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这可能与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四、白血病的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Fanconi贫血等,患者患白血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此外,家族中有白血病患者的人群,其发病风险也相对较高,但并非一定会发病。

2.环境因素

(1)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甲醛、亚硝胺类物质等化学物质,可能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2)辐射:长期暴露于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也是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3)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1),可能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有关。

3.其他因素

某些血液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若病情进展,可能转化为白血病。此外,长期吸烟、酗酒、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也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五、白血病的诊断

白血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多种方法。

1.血常规

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通常会有明显异常,如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或降低,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

2.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

这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方法。通过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液进行涂片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明确白血病的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同时,骨髓活检可以了解骨髓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分布情况,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3.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可以检测白血病细胞中的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

六、白血病的治疗

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1.化疗

化疗是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白血病细胞,达到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化疗方案通常根据白血病的类型、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一般需要多个疗程。

2.放疗

放疗主要用于治疗白血病浸润的局部病灶,如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睾丸白血病等。

3.靶向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靶向治疗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靶向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白血病细胞中的靶点,如BCR-ABL融合基因、FLT3基因突变等,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4.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白血病细胞。例如,CAR-T 细胞治疗在某些类型的白血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5.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等,且需要有合适的供者。

七、白血病的预后

白血病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白血病的类型、患者的年龄、治疗方法、治疗反应等。一般来说,急性白血病的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高危型患者;慢性白血病的病程相对较长,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生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许多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甚至治愈。

八、预防白血病的小贴士

虽然白血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1.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尽量减少接触苯、甲醛等化学物质,新装修的房屋要充分通风后再入住;避免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环境。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精神紧张。

3.注意预防感染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预防病毒感染,如接种疫苗等。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尤其是有白血病家族史、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患有某些血液疾病的人群,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总之,白血病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了解白血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警惕性,我们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战胜白血病争取更多的机会。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给予白血病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勇敢面对疾病,重获健康和希望。 (作者单位系兴仁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