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三年计划 一体化更进一步

更加突出合力突破跨省域跨部门探索,还在研究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版次:A01  2024年08月0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解放日报记者 巩持平 实习生 徐珺琢

前不久,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发布《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涉及九个方面165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协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高层次协同开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积极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力拓展城市合作广度和深度、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等。

其中提到,长三角要组建长三角轨道公司、组建长三角创新联合体、联合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等。可以预见的是,下一个三年,在长三角,合力突破跨省域、部门的探索,将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常见。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几天前,记者到苏州市吴江区出差,搭乘“示范区公交1路”回沪,起点是汾湖客运站,终点是上海东方绿舟站,与上海市内17号线轨道交通实现“无缝换乘”。一路上,不少生活在沪苏两地省界边的居民在路边等车,通过这趟跨省公交便捷来往两地。

跨省公交的顺畅运营,得益于这些年长三角地区省际断头路的打通。

2018年10月,上海青浦盈淀路与江苏昆山新乐路贯通,这是长三角首条打通的省际断头路。这条长度仅1.29公里的道路连通,终结了两地居民行至省界处“只能走小桥、不能开大车”的历史。

断头路打通,为跨省公交开行提供了新的可能。2019年11月4日,示范区内的青浦、吴江和嘉善两区一县5条跨区域公交示范线路开通运行,实现吴江嘉善部分区域与上海轨交17号线无缝衔接。

后来,随着东航路—康力大道正式通车,示范区1路公交线路走向、站点也在那时作出相应调整——不再绕行318国道,新增东航路元荡桥等站点,全程运行时间又节省了15分钟。

长三角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已进行到第三轮。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中便提出“实施省际断头路打通计划”,17条断头路中已有16条建成通车,这是提升跨省界区域路网功能、改善周边交通出行环境、促进毗邻地区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是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达到7100公里,这个数据,在2018年的时候是4150公里。也就是说,经过5年的持续推进,长三角高铁运营里程增加了71%。”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说。

今年6月15日,被称为“超级环线”的跨越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首条环线高铁开通,为旅客在“长三角包邮区”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开行串联长三角重点城市的大环线列车”写在新一轮行动计划之列。根据目标,到2025年底长三角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8000公里。

新一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交通的一体化发展更进一步。不仅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力求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

“建立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推进工作机制,研究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是计划中的任务,也是今年在温州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确定的重要合作事项之一,三省一市发改委共同签订《关于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这家运营公司将负责长三角地区不承担国铁路网功能的跨省城际、市域铁路运营管理工作。

据悉,第一条串联沪苏浙三省市的市域铁路上海示范区线正在积极推进中,作为沪苏嘉城际铁路上海段,示范区线共设10座车站,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门户线,在水乡客厅站与江苏水乡旅游线、浙江嘉善至西塘线相连,构建起连接上海主城区、青浦新城与嘉善、吴江等地的快速骨架交通。

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

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320项重点任务、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17项重点任务都已基本完成。此时发布的本轮三年行动计划更加突出合力突破跨省域、部门的探索。这不只反映在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上。

在拓展城市合作广度和深度方面,行动计划提出15项重点任务,包括配合自然资源部编制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联合编制实施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在产业分工协作、科技协同创新、高水平开放等方面加强合作等。

关于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长三角将深入推进张江、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支持南京、杭州—宁波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探索设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协同开展跨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围绕重大攻关任务组建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全域互联互通等。

协同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长三角产业链上的合作与连接将更加紧密。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共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协同推进未来产业发展,联合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联合发布长三角未来产品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加快建设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芜湖集群两个数据中心集群等,都已写入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中。

民生感受度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推进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全域41个城市,目前累计结算超3800万人次;“开通运行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2019年5月正式上线,目前有17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目前已实现52个服务事项“一卡通”……接下来,长三角将继续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医疗检查检验互联互通互认等。

此外,长三角还在研究制定《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近期重点工作举措(2024—2025年)》。这是长三角三省一市结合区域实际,率先探索、积极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文件还在完善过程中,很快将印发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