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无形之中增加了生活压力,导致失眠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失眠的诱发因素众多,若无法完全治愈,不仅影响患者日间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还可能长期危害其身心健康,导致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夜夜失眠的困扰,中医针灸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为失眠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康复之路。
一、失眠的中医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被称为“不寐”,其病机复杂,多因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痰热内扰、肝郁化火等所致。中医认为,人体的睡眠与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夜晚阳气入阴,人得以安眠;若阴阳失调,或脏腑功能失和,则会导致失眠。《黄帝内经》有云:“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因此,调理阴阳、调和脏腑是治疗失眠的根本大法。
二、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主要机制有:
调和阴阳: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神门、三阴交等,以平衡体内阴阳,使阳气顺利入阴,促进睡眠。
疏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失眠常与经络不通有关;针灸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脑部供血,从而缓解失眠。
安神定志:选取具有安神作用的穴位,如百会、印堂等,以镇静心神,缓解焦虑、烦躁等情绪,促进睡眠。
调和脏腑:根据失眠的具体病因,选择相应的脏腑经络穴位进行针刺,如心脾两虚者选心俞、脾俞,阴虚火旺者选太溪、涌泉等,以调和脏腑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
三、针灸治疗失眠的常用穴位
神门穴:位于腕部,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为心经原穴,具有宁心除烦、安神定志的作用,是治疗失眠的要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为肝、脾、肾三经交会之处,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安神助眠的功效。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百会穴为诸阳之会,具有升阳举陷、安神醒脑的作用,对于治疗失眠、头痛、眩晕等头部疾病有显著疗效。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印堂穴虽然不属于十二正经,但为经外奇穴,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惊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志疾病。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为肾经原穴,具有滋阴补肾、安神除烦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型失眠。
四、针灸治疗失眠的具体应用
首先需要进行选穴以及常规消毒,之后注意选择合适的进针手法:针刺时应遵循“快进慢出”的原则,即快速刺入皮肤,然后缓慢深入至所需深度,根据病情需要,可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以增强针感。
留针与行针:一般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期间可根据患者反应进行适当的行针操作,以维持或增强针感。
出针:出针时要做到迅速而轻柔,避免用力过猛造成疼痛或出血。出针后可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之后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波动。
其他(电针、温针灸):电针与温针灸是针灸治疗的延伸方案,在失眠的治疗中也有明显优势,例如穴位选择:主穴:神门、内关、百会、安眠;随症加减: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和三阴交;心胆气虚者加心俞、胆俞、丘墟;消毒后使用单手快速进针法对患者的上述穴位进行适当深度的穿刺;在穴位得气后连接电针刺激仪进行治疗;百会穴部位使用胶布对针进行固定,确保穴位针和身体呈现较大的夹角,之后取艾条约2厘米点燃后置于针末端,直至其燃尽,治疗期间关注患者的皮肤温度、电针接受度等,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五、注意事项
辨证施治:针灸治疗失眠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避免盲目施针。
避免禁忌: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应避免针灸治疗;此外针刺部位应避免感染、溃疡等皮肤病变。
作息规律:除针灸治疗外,要告知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例如白天适当进行体育活动,晚上避免过度兴奋的活动,如看刺激性的电影、玩电子游戏等,为睡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望江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