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我市积极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今年的85个治理任务已完成49个。
清单化管理。以乡镇政府驻地、农村居民居住地周边河塘沟渠为重点,开展现场排查、县区自查、点位核查,建立农村黑臭水体工作台账,制定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分年度完成治理任务。今年治理任务设定为85条,目前已完成治理47条。
精准化实施。实行内源与外源同治、岸线与水体兼顾、治理与修复结合,高标准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结合省级试点项目,组织县区分析调查黑臭水体状况和污染源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谋划治理方案,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科学制定“一水一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今年已获批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专项资金2000万元。
常态化管护。开展“回头看”,针对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合理确定完成时限,强力推进问题整改。建立健全农村小微水体管护长效机制,强化水体管护责任,引导群众参与监督维护,实现水体长治久清。今年对全市41条较大面积并已完成治理的水体开展回头看,印发巡查通报8期。 (本报记者 贾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