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比如,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仍存短板,等等。归结起来,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反映,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这其中,既有根据实践提出的改革新举措——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指出了新赛道;也有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我们要从自身实际发展坐标方位的角度思考产业定位,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布局,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淮南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