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联智聚力

——市委讲师团、市社科联近年来工作综述

版次:01  2024年07月2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李东华

今年6月29日,由市委讲师团、市社科联组织制作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宣讲微视频第一集《党的文化领导权》在观淮客户端、淮南发布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淮南学习平台推出,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网络空间。

开展网络宣讲,是市委讲师团、市社科联推动社科理论工作的创新举措之一。近年来,市委讲师团、市社科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在理论研究、咨政服务、社科普及、社团管理和自身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做出新成绩,有力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为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高举思想旗帜,理论武装扎实推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市委讲师团、市社科联始终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抓好理论学习,认真做好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服务工作,指导县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健全学习制度,拓展学习深度,保持学习热度,提高学习质量。持续开展“举旗帜·送理论”示范宣讲,每年举办理论微宣讲比赛,以赛提质、以赛育才,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常态化开展,全市年均举办各类宣讲活动约7000多场次。近年来,我市12个单位被授予“安徽省理论宣讲示范基地”、9家单位获得“安徽省基层宣讲先进集体”。抓好研究阐释,组织社科工作者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在淮南的生动实践,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总结提炼,形成理论成果,在《淮南日报》“瓦埠湖理论视界”社科理论专版共刊发各类研究阐释和创新实践理论文章600余篇。抓好“学习强国”淮南学习平台建设,3年多来,平台累计发稿4.3万余条,其中646条被全国平台采用、6895条被安徽平台采用;通过开展“学习强国”六进、打造“线下体验空间”、举办“学习达人”评选表彰等活动,平台下载使用覆盖率、活跃度不断提升,平台网宣影响力日益增强。

聚焦咨政服务,社科研究成果丰硕

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社会科学工作的价值体现。

市委讲师团、市社科联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践指向,紧紧围绕淮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应用对策研究,不断提升咨政辅政能力。充分发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导向作用,发布重大研究课题,吸引了市内外社科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2014年以来,组织全市社科界累计实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课题30个,研究成果在《淮南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和权威网站摘要刊发,其中3项成果获得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成果得到市直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建立重大课题跟踪管理和协调服务等制度,持续打造“校地社科联‘联学联建’”淮南社科特色品牌,与驻淮高校共同开展社科研究、咨询服务、社科普及等工作,不断提升研究质量水平。2014年以来,在全省社科联“三项课题”评选中,共获得65个奖项;《北宋吕氏家族“一门三相”编年录》荣获2019—2020年省政府社科奖二等奖,填补了淮南市空白。

深入基层群众,社科普及提质增效

宣传科学理论、普及社科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是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职责。

市委讲师团、市社科联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人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人文素养。全市共建立9家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并常年向社会公众开放。2014年以来,共举办各类科普讲座10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5万多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各领域多层次的社科普及活动,每年9月举办全市社科普及活动月活动,持续开展“社科名家大巡讲”活动。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宣讲2万多场,现场参与群众50万人次。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开展讲好普通话、法律知识普及、健康知识讲座等社科普及活动,受众人数超10万人。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