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的名义,强化特种作业闭环管理

吴 迪

版次:03  2024年07月1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拆空调的师傅把安全绳随意套在腰上就翻出窗外,安全绳另一头由他的同伴随手牵着”“装空调的师傅来我家,虽然佩戴了安全绳,但却把另一头给我,说‘你拿着’”……据7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近期,不少市民反映在更新空调时频频见到危险作业场面。据了解,空调拆装和维修作业属于特种作业,但现实中很多从业者并没有相关资质,无证上岗或买证上岗的情形较为普遍。

根据有关规定,2米及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属于特种作业,从业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水平和资质证书,这也是行业准入的“硬杠杠”。然而,特种作业领域的现实并不乐观。无证、买证上岗,熟人“打招呼”带新人入行,持证者也不严格按规章操作等情形多有发生。因无资质上岗、违反安全规章而酿成的事故也不少。比如,个别企业焊接工无资质无培训无应急预案的“三无”式违规动火作业,导致亡人火灾;一些电梯维保企业因持证从业者不足而默许单人违规作业,有的地方因此发生工作人员坠亡悲剧……

一些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像贱卖的白菜,给生产安全事故埋下严重隐患。从用人方角度看,安全意识不足、管理规章形同虚设是主要原因。规章“挂在墙上”,在用工紧张时用人单位不再严格查验资格证;当熟人介绍新人入职时,企业对新人有无证书和相应技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监管方的角度看,在考核、发证等前端环节的管理相对较好,而在发证后则往往缺乏有力约束。

本应是管理闭环却有了裂缝,难免有人钻空子。一些从业者看重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当花钱买证足以糊弄企业和有关部门时,还有多少人愿意苦哈哈地参加学习培训和考试?持证上岗本是硬性要求,既然企业不认真查证,有关部门的监管触角不灵敏,那么制售假证就有了市场。北京市去年查办一起涉及包括高处作业在内的1.9万余张特种作业操作证造假案件,犯罪分子还伪造了一个“官方”查证网站。

诸如空调安装维修、电梯维保等特种作业就在我们身边,无资质上岗、岗前岗中的管理“打盹”,意味着一个个安全漏洞正在产生,威胁着从业者和公众安全。因此,我们必须严肃看待这个见怪不怪的现象,让法律法规的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劳动法明确,用人单位要对特种作业从业者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过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资质后才准予上岗作业。原国家安监局出台的《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也明确规定,对特种作业要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此类法规条文大多已颁布或修订了十几年,然而,其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并没有在所有地方、领域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被虚置的安全绳似乎是一种隐喻,从媒体报道来看,一些地方某些特种作业领域不同程度存在对安全问题的漠视,“没关系”“差不多”“一直都是这样”等麻痹心态普遍存在,管理链条中的裂缝成为随时可能爆雷的安全隐患。

遏制特种作业无证、买证上岗及不规范操作行为,短期看,有关部门要督促和倒逼用人方认真查验证件,进一步降低相关技能鉴定、学习的经济门槛。长远看,随着我国家电、化工、矿山、能源等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领域所需的特种作业从业者数量持续增长。尽快补上从业者数量缺口,让“半路出家”者有机会接受培训并成为正规军,确保一线的每一个从业者都是持有合格证书的、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与规程的,这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从业者生命安全十分重要。此外,梳理现行法规施行过程中的痛点、堵点,积极寻求破解方案,让法律法规真正落地并释放应有的震慑作用,减少“只认人不认证、只认证不认真”现象。

一根安全绳是特种作业操作工在危险边缘保住生命的最后一道保险。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以生命的名义,强化特种作业闭环管理,这事大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