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最新进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生产力是最活跃的人类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改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由此催生了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变。
正确处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容忽视,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关系上,我们要坚持协同共进的原则。自主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而开放创新则是获取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创新速度的重要手段。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妥善处理。要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不忘传统生产力的改造和提升。通过科技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发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也是关键。我们要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的人才环境。最后,我们还需要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为全球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包括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等措施,让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合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加强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的建设,完善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是关键。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企业应积极提升自身的管理和技术能力。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实现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优化配置。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本国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水平的提升。
新质生产力厚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新质生产力也是绿色生产力,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展和应用新质生产力,应坚持以下几点具体要求:坚持质量优先,完善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和制度环境。及时调整并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打破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目前,经济体制、产业政策、科技制度、户籍制度、分配制度中还存在不少制约技术性进步的堵点卡点,不利于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及跃升。需要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扫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制度性障碍,为发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凸显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性。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就不可能有技术进步,以及不断涌现的新产业。继续提高研发投入,获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走在全球创新型国家的前列,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为平台,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大湾区、成渝双圈等区域协同发展为抓手,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广泛运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推进制度型开放,优化配置国内、国际生产要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维护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坚持以人为中心,厚植人才资源,为新质生产力提供长久可靠动力。劳动创造价值,人类劳动是一切生产力发展的基石。要坚持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新质生产力所需的劳动不是简单劳动,而是能够驾驭先进生产资料和机器设备的复杂劳动,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参与劳动。要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根据基本生产要素、新增生产要素如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的贡献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激发各生产要素的活力,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跃升,为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恒久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