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坚持全链条发力,锻造新时代乡村振兴“青雁”队伍——

“人才引擎”激荡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本报通讯员 李恪晗 本报记者 朱庆磊

版次:A01  2024年07月1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大通区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全链条培养体系,努力锻造出一支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乡村振兴“青雁”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坚持“选好苗”,组建“青雁成长”后备库。在摸清全区底数、科学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出台《大通区村“两委”干部“青雁成长”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年轻村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依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选拔推荐,通过村(社区)党组织民主推荐、乡镇党(工)委择优比选,区级审核确定,从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等群体中选拔出20名大专学历以上、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纳入“青雁计划”管理,组建一支“青雁成长团”。

坚持“墩好苗”,搭好“青雁”队伍成才梯。该区坚持“一体”培养,建立导师帮带工作机制,按照学历、特长、从事工作的专业性,有针对性地选择乡镇分管领导“一对一”联系帮带。注重能力培育,立足基层工作实际,量身定制教育培训方案,加强业务政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信访化解等方面的培训。依托淮南新四军纪念林、大通“万人坑”等红色资源进行现场教学,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实践导向,创新开设“田间地头微党课”“农技专家到田间”等课堂,分批次深入田间地头跟班学习。做好跟学实践,安排培育对象到综治信访、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锻炼。今年以来,开展实践活动10余次,培训年轻干部100余人次。

坚持“扶好苗”,打通“青雁”队伍上升梯。该区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的原则,定期关注关心培养对象的思想、能力、状态等情况,对发现的苗头问题、轻微问题等及时介入处理。树立以实干实绩为选人用人标准的鲜明导向,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定期开展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日常表现、履职尽责等方面的考核,进行综合排名。强化结果运用,对考核连续三次排名前三的给予激励表彰,对累计三次排名靠后予以通报调整。建立选拔使用机制,将优秀培育对象纳入后备干部库管理,结合考核结果和日常表现,在评优评先、定向招录等方面给予优先推荐,让优秀村级年轻干部有动力、有盼头,着力营造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