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跌宕起伏”,或是双相情感障碍

金 晶

版次:A03  2024年07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及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人们心理疾病发生率逐年提升,但是多数民众仍将“跌宕起伏”的情绪转变和长时间的负面情绪认为是压力、疲劳或环境因素所致的正常现象,并未予以重视。但是,若情绪波动剧烈到影响日常生活时就必须予以重视和重新忖度,这可能并非简单的情绪变化,可能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双相情感障碍也被叫作躁郁症,属于严重精神疾病的一种,患者主要存在情绪极度波动的情况,会出现周期性的抑郁期和躁狂期,抑郁期患者会沮丧、疲劳、睡眠障碍、对生活失去希望和兴趣;躁狂期患者会过度亢奋、情绪激动、过度自信等表现。因此,当情绪波动超出了一定范围,就可能不再是简单的心理反应,而是病理表现,需要予以充分重视。但是遗憾的是,当前多数民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不足,即使出现病症表现也可能被忽略,误认为是正常的情绪波动,进而贻误治疗,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学习及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等严重后果,部分患者甚至可能产生自杀倾向。

因此,重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尤为关键。双相情感障碍发生率较高,据2019年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数据,我国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人数约为840万,且其中约一半发生于青少年时期。该病属于精神疾病中自杀率最好的疾病类型,患者中有30% -40%存在自杀想法及行为,且有10%左右患者死于自杀。双相情感障碍的成因尚不明确,但是有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按类型分,双相情感障碍可以分为双相Ⅰ型、双相Ⅱ型,前者会经历至少一次明显躁狂发作,而后者则会经历轻躁狂或无狂躁发作以及一次或多次重度抑郁发作,一般而言双相Ⅱ型疾病表现程度较轻。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生会极大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处于躁狂期的患者可能处于极度兴奋或愉悦状态,精力充沛、情绪亢奋且过度自信,这一阶段的患者激惹性高,可能造成冲动行为;处于抑郁期的患者则和躁狂期形成鲜明对比,这一阶段患者会产生强烈的无助、疲惫、绝望感,对日常活动和人际交往失去兴趣,睡眠质量、食欲和性欲明显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对此,必须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症表现予以了解,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情绪波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和精力水平剧烈转变、极端自信或自卑、失眠或过度睡眠、酗酒或药物滥用等情况则必须充分重视并及时至医院寻求专业帮助,对疾病加以鉴别,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未到医院进行专业诊断的情况下,人们要如何区分正常的情绪波动与双相情感障碍呢?其中关注的重点应为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若为正常的情绪波动则有特定的触发事件,持续时间较短,随着时间推移情绪会愈发平稳。但是存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可能并无特定的触发事件,且情绪波动更为剧烈、情绪持续时间更长,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

若出现疑似双相情感障碍表现,患者和家属无须惊慌,要意识到这只是常见的可治疗的疾病类型,只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工作者的帮助并积极接受治疗就可以实现病情控制。(1)患者方面,除配合治疗外,患者要调整生活习惯,从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积极社交等日常习惯出发辅助治疗,同时要掌握冥想、呼吸训练、正念联系等自我调节方法,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有效性。(2)家属方面,家属也要充分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知识,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关注病情进展,协助患者积极治疗,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温馨、轻松的康复环境,不要给患者施加压力。

双相情感障碍并非罕见疾病,发生率较高、危害性大,必须予以充分重视,若长时间出现情绪“跌宕起伏”就必须予以重视,谨防出现双相情感障碍。需要注意的是,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可控可治的疾病,需要做到早期识别、正确诊断、规范治疗。面对双相情感障碍,不仅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治疗信心,还需要社会予以患者关注和支持,消除偏见,为构建一个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系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