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黄歇到底是“谁”?

高 旭

版次:03  2024年07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楚史”研究中,春申君黄歇的身份来历始终存在一定的疑问。学界主要形成了两种看法:“黄国后裔说”与“楚顷襄王之弟说”。

《史记·春申君列传》云:“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肯定春申君为“楚人”“姓黄氏”,但并未明确指出其与楚国公室之间存在何种更为“特殊”的关系。

现代学者根据此篇的记载,推论春申君“疑为黄国之后,黄国覆灭以后归于楚,故而称黄歇为楚人”(陈直:《史记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春申君“系黄国之后”(应国斌:《芷兰春秋:沅澧流域古文化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宋末元初学者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所引《姓谱》云:“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其后以国为氏”。“黄国”乃嬴姓,源出于东夷九种之一的“黄夷”,殷商时已在淮水流域立国,春秋时因“不归楚贡”(《左传·僖公十一年》),于公元前648年被楚成王熊恽所灭,是楚、齐大国争霸的牺牲品。由于黄国地处淮河上游(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自郢及我九百里”(《左传·僖公十二年》载黄人所言),是楚国北上争霸、东进拓地必须要掌控的战略要地(大别山南北通道所在关键方国之一),其为楚国兼并的历史命运难以逃避。黄国被灭后,按照楚人灭国不绝祀的传统,黄国子民继续留在黄地,只是从此以后逐渐融入“楚文化”中,成为次生“楚人”的历史构成之一。“黄人后裔入楚之后,有一部分在楚国为官,最著名的便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金荣权:《周代淮河上游诸侯国研究》,河南大学出版2012年版)。现代黄氏后人黄方毅(黄炎培之子)也认为春申君黄歇为先秦时期“黄国之后黄氏先祖中最值得一提”的杰出人物(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八十年来黄炎培回忆录(片段)》,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年版)。

和以上“黄国后裔说”不同,也有近现代学者根据《韩非子·奸劫弑臣》中所提及“楚庄王之弟春申君”的记载,认为此“楚庄王”应是楚顷襄王,而春申君则为其弟。继金正炜主张春申君“当亦楚之疏属”后(王念孙、金正炜:《战国策校释二种》,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中作有《楚顷襄王又称庄王考》《春申君乃顷襄王之弟不以游士致显辨》深入阐发此论(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中国历史大辞典》“春申君”条倾向于采纳该观点,在表述黄歇是“战国时楚国人”后,又补充指出“一说为楚顷襄王弟”(郑天挺等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史学名宿杨宽、《史记》研究专家韩兆琦同样赞成这种看法(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韩兆琦:《点赞·志疑:史记研读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

应该说,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依据,但也都存在一定的疑问,仍无法成为确论。究其根由,缘于秦统一过程中曾大规模摧毁过东方六国的历史档案及史书,“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加之秦末剧变中,“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秦图书”又遭一劫,以致先秦史料严重残失,各国历史发展情况存疑之处甚多,难以确言。时至西汉前期,太史公司马迁在撰著《史记》的过程中,就遇到了很多无法克服的史料难题,关于“春申君黄歇身份来历”的难以“言明”即是其一。相较于所谓“战国四公子”中的其他三位,《史记》对“春申君身份来历”的记载最为模糊不定。《史记》在《孟尝君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魏公子列传》中开篇即明确无误地分别指出:“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贵”,“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唯独在《春申君列传》的开篇却云:“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其中表述的差异性显而易见。如若司马迁掌握有确凿无疑的春申君为“楚顷襄王之弟”的身份史料,那么他必然会如记载其他三位战国“公子”一样,开篇便明确交代清楚前者身份的来龙去脉,而非如《游侠列传》中所言:“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於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一样的“模糊化”处理。司马迁似乎能确认春申君与“楚公室”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是“王者亲属”之一,但又无法断定究竟是怎样的“王者亲属”?更没有明言春申君究竟是否为“楚顷襄王之弟”?总之,《史记》关于春申君身份来历的记载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由此造成了后世楚史研究中一个难以确解的“谜题”。

此外,司马迁在《春申君列传》中说春申君“姓黄氏”,也为后人确认春申君究竟是“姓黄”还是“氏黄”留下了“悬疑”。因为,如若“姓黄”,则春申君为“黄国后裔”的可能性会增大(《游侠列传》所言“王者亲属”亦可能指春申君为黄国国君亲属的身份);可如若“氏黄”,则其为“楚顷襄王之弟”的可能性便会增强(作为楚公室成员,或可因特定历史原由造成同“芈”姓而异其“氏”的复杂情况)。在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中,“姓”标识着族群根源所在,“氏”则标识出族群演化的历史分支,换言之,“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版),二者无法混同而言。

从上所论,就现有的传世文献及考古资料来看,仍无法完全确认以上哪一种观点是毋庸置疑的。故此,较为稳妥的做法是在肯定春申君黄歇为“战国时楚令尹、封君”的基础上,将“黄国后裔说”与“楚顷襄王之弟”说并提而存疑,不宜片面表述为“楚公室后裔。一说为楚顷襄王弟”(石泉主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修订本)》,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相关楚史论著在研讨关涉春申君黄歇的历史问题时,也宜对以上两种观点都有所交代,而非仅言“春申君亦系某楚王后裔”(谭黎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管制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关于春申君黄歇真实身份来历的谜题,可待日后新材料的发现进一步予以深入研讨,以期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